因此,暫時是不可能放馬政回大宋的,

徐澤也沒有與呼延慶見面,就讓他先在“金人”的監牢裡多待一些時日。

處理完馬政的事之後,徐澤在東南路轉了一圈,並去了一趟保州。

同舟社與金國達成同盟協議後,

王俁依據徐澤的要求,減少了部分北部邊境的兵力——

用以加強開京,鞏固王權。

新義州的駐軍便減少到只有三百讓,

邊境重鎮,這麼一點兵力,其象徵性更多於實際意義。

保州與其地相對,兩地軍民結怨頗深,徐澤當然要多關注。

同舟社大改組,他本計劃給耶律寧一個位置,

既是酬功,也是為了宣揚同舟社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宋遼的建社理念。

只是,耶律寧拒絕了。

徐澤去保州,除了就保州未來五年的定位和發展,

與耶律寧當面交換意見外,還有繼續做其人工作的打算。

其實,這段時日,耶律寧也在反思同舟社的高明之處。

其人清醒意識到遼國在制度設計和立國根基上的先天不足,

大遼能崛起並撐過兩百年,已經是各種歷史機遇交織的結果,

如今積重難返,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真的沒法再強求了。

耶律寧對遼國的國運已經死了心,但故國未亡,他還是邁不過心裡那道坎。

其人全力支援同舟社對保州的民生建設和人才交流,

積極鼓勵部下投身同舟社事業,在這個新興的政權中建功立業。

但自己卻不願離開,他還要為心中的大遼守邊。

對這種堅守理想的人,徐澤向來是敬重的,

見耶律寧不為所動,也就熄了再勉強其人的想法。

等徐澤回到之罘灣,已經是十多天後了。

“夫君,女學的事,怕是有些超過預期了。”

徐澤人雖然不在之罘灣,但大小事務都有秘書室匯總,及時報給他。

唯有女學之事,由主母親自負責,沒人會頭腦不清醒瞎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