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水營的建設太難了。

沒有什麼技術難度的獨木舟和小木筏確實很容易造,

但這些東西在海戰中只能送人頭。

要造真正能打仗的大海船,難度就不止上升了一兩個層次,

不僅要非常專業的工匠,

還要木料、漆、膠、桐油等原材料,

僅大船所需的龍骨一項,就有極高的要求。

不是什麼木料都可以做龍骨,最好是用柚木,但柚木稀少珍貴,苦寒的北方還沒有,只能用其他木料替代。

即便找到替代木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木料的處理。

為了保證戰船的強度和耐用性,

造船木料砍伐後,不能淋雨,

去皮後,最好在木料端頭塗上清漆。

然後經歷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陰乾處理,以保證木材內部的水分緩慢而均勻的揮發。

而且,陰乾也有技巧,要豎著放置,

如果橫著放置,要在木材下面放墊木;

還不能有風吹;

空氣溼度也必須合適,溼了幹了,都不行。

即便如此,木料陰乾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總會有廢品。

沒有多年的積累,造大船?

徐澤之所以能這麼快就拉起一支強大的水師,

靠的是大宋朝廷不遺餘力的支援,

如果沒有朝廷批准建設之罘灣船廠,並在全國徵調工匠和原材料,

徐澤就算再怎麼會折騰,也只能望洋興嘆。

而金國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缺工匠,缺木料,缺技術,什麼都缺,

幾乎從零開始的水營建設進展極為緩慢,

大半年過去了,仍然只有十餘艘訓練船,

而且,基本是當初遼民遺留下來的商船,另有數量若干的小漁船。

這樣一支可憐兮兮的“水營”,遇到了剛從高麗戰場回來的同舟社無敵水師,簡直就是羊入獅群。

收到巡哨船報警,

正在訓練中的金國水營全員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