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紛亂(第1/4頁)
章節報錯
炮轟開京半月城南大門一旬後,
徐澤帶領的同舟社超大型“國事訪問團”,圓滿結束了高麗之行,
在東道主王俁的“揮淚道別”中,乘船北去。
這次“國事訪問”,增進了高麗國與同舟社之間的戰略互信,
為日後雙方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高麗君臣展現了足夠的誠意,
特別是國主王俁接受“邀請”,出宮來到羅城同舟社軍中,與徐澤密談後,
同舟社徐社首也主動釋放“善意”,修改了之前達成的部分協議,
如將江華縣駐軍數量由三千人降為兩千,戰爭賠款由五百萬貫降為四百萬貫,
並且,將同舟社與高麗國的關係調整為“戰略同盟”。
當高麗遭受金國、日本等國侵略,或受到海盜騷擾,以其自身力量無法解決時,
同舟社會盡盟友的義務,應邀出兵,幫助高麗趕走侵略者。
鑑於此戰之後,高麗王室聲勢受損,豪族勢力開始抬頭,王權有再度旁落的危險,
徐澤還承諾,同舟社可以幫王俁秘密編練一支“只忠於國主”的新軍,
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應國主之請”出兵,幫助高麗平滅境內的叛亂。
除此之外,
同舟社還會“幫助”高麗開發礦山和無人荒島、改進生產技術等。
徐澤的“慷慨”和“大度”,把高麗國主感動得“熱淚盈眶”,
可惜,因為接連的備戰和戰爭賠款,高麗已經差不多掏空了家底,實在拿不出更多的物資以表達謝意。
徐澤當然不可能再向自己的妾兄討要禮物,還讚歎高麗人文鼎盛,不愧“小中華”之美譽。
王俁則心領神會,表示欲將傳承自新羅王朝的王室藏書,全部抄錄副本後,送給自己最親密的“妹夫”。
徐澤並不盲目自大,他相信任何文明都有其鮮明特點,都值得學習、借鑑和對比反思。
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無缺的文明,取長補短,博採眾家之長,才能讓中華文明更加成熟。
由於長期依附於華夏文明,高麗從體量和質量上,都不夠看,但也有其可取之處。
高麗之前的新羅延續千年,其國也穩定兩百年,
相比於中原百餘年就有一次的動盪和浩劫,整個高麗半島遭受的戰亂破壞要少得多。
長期的穩定,使得很多文明成果都以書冊的形式保留下來。
這是一筆難以估價的財富——王俁這份禮物確實充滿“誠意”。
徐澤當然不能推卻王俁的盛情,當即笑納。
不過,此事顯然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他也不怎麼急切。
同舟社大軍進抵開京時,
要麼隱藏行跡,聲東擊西,
要麼狂飆猛進,直下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