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大(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裡要說明一點,
徐澤雖然答應了和親,卻不認王俁這個大舅子,
因為他已經有正妻趙竹嫻了,不可能休妻再娶。
福寧公主是你們高麗人硬塞給我的,只能做小妾。
要是你們看不起我,那就別送了,
反正還沒有“收貨”開封,也就不存在“退貨”扯皮的問題。
高麗大臣一向重面子,張口閉口將禮儀掛在嘴邊,
當初,金國遣使高麗,
要求“許我和親,結為兄弟,以成世世無窮之好”,
高麗眾臣“極言不可”,甚至有人主張斬金使以快人心。
監察御使金富儀卻提出不同意見,
認為“漢之於匈奴,唐之於突厥,或與之稱臣,或下嫁公主,凡可以和親者無不為之。今大宋與契丹,迭為叔伯兄弟,世世和通於蠻胡之國屈而事之者,乃所謂聖人權以濟道保全國家之良策也。”
其人主張接受金朝和親要求,遭到群臣嘲笑,提議自然未被王俁採納。
現在,還是這幫臣子,卻都裝起了傻子,
對於送公主給一個商社首領做小妾這麼丟臉的事,全作不知,
反正丟臉的是王室,
要是真傻了,為國家爭這口氣,搞得徐澤再翻臉,
怕是所有人的裡子面子甚至連小命都沒有。
金國再厲害,也是遠在天邊,
徐澤卻是已經打進了城,還住了下來,
誰不怕,誰敢“看不起”他?
高麗長期夾在遼、宋兩個大國之間,卻能夠保持一定的外交獨立性,
就得得益於其以現實利害為基礎,以小事大的“事大主義”,
同舟社雖然還沒有立國,卻能夠滅國,
就憑這一點,將公主送給同舟社社首徐澤做小妾,不寒磣!
高麗國主王俁便是這樣完成自我心理建設。
尤其是看過同舟社的新劇後,其人更加肯定了這點想法——
徐澤絕非池中之物,等其問鼎天下之後,
說不定自己想送他公主做妃子,還要看別人樂意不樂意要呢。
王俁是以愛好文學著稱的君主,而且文學造詣相當高,
比起大宋天子趙佶可確實不如,但比後世某位全能老者卻是強了太多。
因此,他在看戲的過程中,
是帶著藝術鑑賞和帝王評點的心態,得出這番結論的。
演出隊在半月城的演出非常成功,
僅僅是一場,便讓半月城內叫好聲不止,
就連王俁也按賴不住,跑出宮來“與民同樂”。
見演出效果超出預期,高麗國主也親臨現場,
樂和根據之前徐澤的指示,又加演了一場這段時間剛剛排練的劇目。
新劇的背景是隨著金國進攻大遼失利,轉入戰略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