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女直人的勢力發展到了這一步,

不建國就很難進一步凝聚人心,並招降納叛。

實際上,同舟社現在的實力,已經隱隱超過了當初的生女直人聯盟。

但徐澤要建立的政權,和女直人的落後國家不一樣,需要把基礎打的更堅實。

若是為了消化這部分新附軍而貿然建國,將對同舟社的長遠發展戰略很不利。

透過聯姻,穩定新附軍人心,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大部分百姓理解不了有同舟社在,高麗朝廷不敢清算他們的事實,

卻能夠理解徐澤娶了宮主,身份就不一樣,向徐社首效忠,會就更心安。

想明白此節,徐澤示意吳用繼續。

“其二,也有利於麻痺高麗君臣之心,讓彼輩不至於鋌而走險,做出愚蠢之舉。”

這一點也好理解,

高麗君臣雖然接受了七條苛刻的議和條件,但絕不可能善罷甘休。

在其國內安插了幾處釘子,又掌握了高麗水師的情況下,

徐澤倒是不怕高麗人復仇,他擔心的是這個王朝會因此而分裂。

同舟社現在就像後世的列強,高麗就是腐朽的大清。

在同舟社能夠取代高麗,統治這片土地之前,

要讓高麗王朝成為同舟社的代理人,不斷為己方輸血,

同舟社就“有義務”維護其“國家統一”和“政局穩定”。

其實,徐澤本就打算一旦收到好處,就積極表態,支援王俁穩定高麗政局。

有什麼比聯姻,更能體現同舟社社首與高麗王室“一家親”呢?

“其三,有利於同舟社日後插手高麗事務。”

吳用說完即起身,前行三步,下拜。

“待社首日後廓清四海,定鼎九州,更能早日收復這些漢唐舊土,再現我天朝盛世!”

見吳用如此鄭重其事,徐澤有些哭笑不得。

開疆拓土很簡單,

靠金國和隨後的蒙元那套落後的體制,都能輕鬆實現,

但盛世,哪有那麼容易?

“起來吧,為了‘天朝盛世’,這門親事,我應了!”

……

ps:福寧宮主為肅宗王顒最小的女兒,

正史上,她生於公元1096年,此時已滿21歲。

實際上,福寧宮主在高麗睿宗九年就已經冊為公主,

並嫁給了檢校戶部尚書、柱國王演。

為了劇情需要,將其年齡和婚配情況進行了修改。

高麗睿宗王俁的大女兒承德公主,年齡應該正合適,

但是,徐社首脾氣大,讓他平白比王俁矮一輩,怕是得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