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其賴以立國的軍隊,擾亂其民間思想,扶持其上層投降派,

讓“腐敗無能”的高麗朝廷,變成同舟社的代理人。

將是是付出最少,獲利最多,效果最好的消化模式。

若干年後,等同舟社一統天下,

即便不能一紙詔書,就令這個已經墮落的國家獻土稱臣。

至少,也會減輕極多阻力。

只是,戰亂之中的一切形勢變化,都不可以“常理”度之。

現在,徐澤帶著七千餘人的水陸聯軍。

不僅徹底摧毀了高麗全國的水師力量,

還收納了近萬的新附軍。

背上新附軍這個包袱後,就能再死守著計劃轉戰他地,

到了這個時候,不攻城也必須攻城了。

不過,徐澤對此倒是無所謂,改計劃就改吧。

都已經打到開京城下了,

不放他幾炮,怎麼能讓狂妄自大的高麗君臣迅速看清形勢?

昨晚,從投降的羅鑫部得知開京城中防守空虛後,

徐澤就果斷命令斥候營先行,史進率兩千兵馬緊隨其後,趕赴開京。

他自己則暫時留下來,帶剩餘兵力,緊急整編新附軍。

剛投降的高麗新附軍士氣很高,

殺起同胞,尤其是豪族子弟和奴僕來,比同舟社直屬軍還狠。

但作為軍官主力的豪族子弟爪牙被屠戮一空後,

少了承上啟下,傳達命令,組織指揮部隊的中間環節,

新附軍組織度又極低,

稍微出點意外,就有可能導致全軍崩潰的情況。

時間緊迫,徐澤的整編非常直接簡單。

組織結構上,維持高麗原有的軍制不變。

大戰當前,臨時亂變組織結構,

兵卒們根本適應不了,打仗的時候,是會出大亂子的。

至於軍官的補充,更簡單。

只要親手殺過豪族子弟爪牙的,都可為底層軍士或軍官。

而後再相互推舉更高一級得軍官,一直推選到營級副職,

各營的主官則由徐澤的親衛出任。

營級主官只是臨時任命,副官戰後有功者即可轉正。

徐澤只是稍微打通了軍中的上升通道,

新附軍就立即爆發出極強的戰鬥慾望。

其實,徐澤對他們的戰鬥力並不是太關心,他更關心這支軍隊是否“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