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副使崔弘宰相公已經趕到義州,親自組織大軍攻城。

不談攻城的兵力損失,僅是每日轉運糧草的巨大損耗和人力投入,

都是高麗難以長期承受的沉重負擔。

朝廷之所以同意派水師北上,打得就是東西夾擊,速戰速決的主意。

這讓全光佑如何敢上報金緣,提議先回師椵島,再等時機?

進進不得,退退不得,

全光佑在心裡,將制定這個鬼作戰計劃的重臣們罵了一個遍,

雖然他也不太懂打仗,但比起這些重臣來,還是略懂一些。

這幫五穀不分的大老爺們,把打仗當成什麼了?

根本就沒考慮過實際的天文地理情況,完全是一廂情願的瞎折騰,

可把自己這些在前線拼死拼活的將帥害慘了!

若是老於用兵的尹文肅公、吳文襄公仍在世,

朝廷絕對不會制定這樣粗疏,錯漏百出的作戰計劃。

當然,全光佑也只敢在心裡吐槽,他是絕對不會罵出口的。

畢竟,其人本身也是尹瓘、吳延寵二人倒臺的間接受益者,

若不是金緣相公出任西北面兵馬使,

也輪不到他全某人拿到統帥聯合艦隊“奇襲”鴨綠江水師,建立奇功的機會,揚名青史的好機會。

給事中拓俊京和左散騎常侍王字之等人還在朝中,

他們可都是當年跟隨尹文肅公遠征曷懶甸的宿將,

要是讓這兩人上位,負責這次北征,

那統帥水師的重任,再怎麼輪,也輪不到自己頭上。

所以,哪怕明知道不可行,他也必須硬著頭皮上。

水文不熟,那就安排人手,一段一段江面地測,

實際上,這些工作從一開始進入鴨綠江就在做了。

但進展並不順利,

鴨綠江水師不敢出海邀戰龐大的高麗聯合艦隊,

但對上江面上的零星測量小船,卻是一點也不慫。

他們有專門的平底槳船,載人多、速度快,還不懼淺水。

對著體型小很多的測量船直接衝撞,連箭矢都不用浪費。

聯合艦隊即使派出大型戰船護衛測量船,因為擔心敵軍火攻,也不敢靠得太近。

如此,又耽誤了兩日,

直到今天,才勉強推進到靠近敵軍水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