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過海(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實說長期不練兵,問題太多,
就算徐澤多給幾天的時間,第一將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
對軍隊一直存在的積弊,馬政也沒有故意誇大,
純粹就事論事,實心實意分析原因。
除了大宋常談的軍隊“老”問題外,對遼作戰準備嚴重不足的問題非常突出。
馬政坦言,演習真給自己敲了警鐘,看清了第一將的嚴重問題。
若是徐澤有意謀反,現在的第一將根本不用打,即便據有堅城,也難當第二將全力一擊。
並透露演習的頭一天,知州王師中曾問過自己,能不能假戲真做。
待第二將圍城演習時,第一將突然出城反擊,擒殺徐澤。
馬政自知兩將兵馬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明確拒絕了這條亂命。
最後,其人在誠懇請求朝廷治罪的同時,
還對登州第一將實戰訓練提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留給繼任者。
將包含徐澤上書在內的四封奏章合到一起看,問題已經很明朗了。
登州的問題很嚴重,靠當地文武,根本治不了徐澤。
知州王師中很無能,正是其人縱容了徐澤的肆意妄為,才導致登州局勢逐步失控。
徐澤很囂張,但在一些事上也很剋制,其人顯然特意為朝廷保留了一絲體面。
正因為這一點,才更難處置。
問題的關鍵,不是這次所謂的“演習”程式合不合規,
而是朝廷對手握強兵的武將徐澤,已經失去掌控!
趙佶再次召來重臣議事。
相比昨日,少了一個身體不適的劉正夫,多了一個老而彌堅的蔡京。
蔡京作為公相,地位最尊崇,不方便先講話定調子。
鄭居中依然對王師中喊打喊殺,卻不敢再提換“強硬敢為”人選之事了。
鄧洵武還是論事不論人。
對比徐澤和馬政二人的奏章,認為大宋軍隊的問題確實很嚴重,
若要北伐,必得練兵。
徐澤明顯有練兵之才,若能剪除其羽翼,遷其為巡教使臣,未嘗不是國朝之福。
正七品的帶兵正將,降為不帶兵的九品巡教使臣,已經算是表明了態度。
不過,還有一個前提是“若能剪除其羽翼”,實際是說了一句政治正確的廢話。
候蒙仍然堅持昨日的意見,先穩住徐澤,日後再調其部平難或者北伐。
三人講完,蔡京才表態。
只有三點意見。
一是支援問罪王師中,昨日鄭太宰似有接任人選,自己沒有意見,全力支援。
二是朝廷有把握控制登州局勢前,徐澤不宜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