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於成品也可以售賣,只是價格稍貴。

實在搞不懂其中的原因,徐澤最後只能歸結於“亂世”真是不能以常理度之。

所謂亂世,不就是因為什麼都亂套了,才是叫亂世嗎?

得到了金國緊張備戰,以應對遼國更大規模征伐的資訊後,

徐澤立即調整戰略,大刀闊斧的整合東南路資源。

首先是以演習為由,兵出寧州、復州兩地,解除兩州的武裝。

在同舟社強大軍力和朝廷大義威懾下,兩城鎮守乖乖的交出了手中武力。

但其後的社會改革,因為官員和大戶的陽奉陰違,推進並不順利。

這些人顯然錯估了形勢,

根據情報處提供的名單,同舟社大索全城,抓捕了一批骨幹分子——罪名是通敵。

這個罪名真不是捏造的,都是查有實據。

遼陽府多次易手,東南形勢混沌的情況下,各家都在尋找出路。

曾經找高永昌的,現在找女直人的,甚至還有聯絡山中匪盜的等等,

只要是條退路,就不會有人放棄,一抓一個準。

這次,徐澤沒有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砍掉一大堆腦袋後,兩州官民終於意識到同舟社這個外來戶的狠辣。

其後,隨著同舟社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金軍,還逼著金人簽訂城下之盟的訊息傳開,

知道得知同舟社的“強大”超越想象後,兩地人心穩定了不少。

畢竟,有強大的軍力保證外部安全,能夠安穩過日子的情況下,沒幾個人願意拿自己的頭顱試探同舟社屠刀。

有了蘇州、順化城和鎮海府三地的經驗,在趙遹的主持下,寧州和復州的社會改革迅速展開。

而徐澤則忙著整編軍隊,遼東三將再次擴編,各增加一個甲種營,攻擊增加一千五百人。

徐澤先合併兩個乙種營為一個甲種營,剩餘的人員作為骨幹,挑選新募流民和收編寧、復兩州軍隊的合格人員,補充原有編制。

剩餘的合格人員,則作為工程營,修建碼頭、烽堡和貫通各地的道路。

同舟社遵守了與金國的約定,僅在寧州駐兩個乙種營共計六百人,讓辰州遼軍安心了不少。

直到得知同舟社已經在保州鴨綠江口正式駐軍,並設立水寨,完顏斡魯才敢全力備戰。

本歷史時空,有了東南路同舟社這支“友軍”,平定內亂後的遼國進攻慾望更加強烈。

而南線金軍不僅沒能獲得東南路的兵力補充,還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備居心叵測的徐澤。

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完顏斡魯面對的壓力極大,容不得其人提高不警惕。

這次整編,水軍的變革最大,不僅人數增加,營正也進行了大調整。

正將阮小七去掉兼職,張順由甲二營營正改任甲一營營正,甲二營、甲三營營正分別是倪雲和時荼丹。

之罘灣船廠的新式戰船已經定型下水,蛤蜊島的火炮也開始批次鑄造。

為了保證部隊有持續的戰鬥力,目前只列裝了甲一營,甲一營原本的戰船則移交給甲三營。

張順帶領船隊每日忙著進行新式戰法戰術訓練,時荼丹則帶人在保州修建水營營寨。

為了“引蛇出洞”,防止同舟社誤判而不敢踏足保州,鴨綠江女直人也如約退往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