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玲瓏(第1/2頁)
章節報錯
拿下鎮海府以後,同舟社軍隊再次擴充,編制序列如下。
遼東共三個將,分別為:
第一將,編二個甲種陸營四個乙種陸營,正將史進,共計二千二百人。
甲種營營正分別是陳達和單廷圭。
第二將,編二個甲種陸營三個乙種陸營,正將李逵,共計一千九百人。
甲種營營正分別是魏定國和季闖。
第三將,編二個甲種水營三個乙種水營,正將阮小七,共計一千九百人。
甲種營營正分別是阮小七和張順。
登州第四將,編四個甲種陸營,正將王進,共計二千人。
海東郡第五將,編兩個甲種陸營兩個甲種水營,正將梁義,共計二千人。
另有直屬斥候營、教導營、工程營、親衛隊、醫護隊、演出隊及隨軍幕僚等約一千二百人。
不算正在訓練的補充兵,全軍共計五將二十五個戰兵營,編制員額一萬零五百人。
海東郡的二千人距離太遠,調動不便,難以應付突發情況。
暫時以維持島內穩定,防範外部入侵為主,只每年向之罘灣輸送一個營作為補充兵,以維持其兵員活力。
登州四個營正在加緊訓練,為應付朝廷突然出手,非特殊情況,也不宜大規模調動,只小規模安排到遼東輪戰。
同舟社僅僅在遼東,除掉守城的必備兵力,隨時可以集中排程使用的兵力,就達到五千人以上。
已經是一支可以左右遼東戰局勝負的重要力量。
但多次擴編以後,軍隊人數急劇增加,戰鬥力並不會因此而快速成長。
相反,因為裝備欠缺,訓練不足,人員磨合不夠,未經實戰考驗等問題,短時間內,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是下滑的。
因此,拿下鎮海府後,同舟社停下了快速擴張的步伐。
除了時遷還帶著斥候營在千山山脈中,清剿吳撞天為首的賊軍潰兵外,其餘各營暫時未受領作戰任務。
一方面,軍隊維穩鎮守,配合趙遹加緊推進蘇州、順化城和鎮海府的民政改革。
以儘快恢復三地的生產,強化社會治安,改善民生條件,最終反哺軍事。
另一方面,利用停戰修整的時機,徐澤組織全軍整訓。
以大戰俘虜成軍的幾個乙種營,是這次整訓的重點。
這些傢伙打仗不行,殺人放火卻是絕對不慫,很多惡事即便沒親自做過,也至少是幫兇和旁觀者。
若是按照徐澤剛穿越時的想法,把他們全砍了可能會冤枉,砍一半留一半肯定還有漏網之魚。
讓這些人全部“勞改”,或直接放歸社會,都會是災難。
而且,遼東人口本就稀少,生存法則也大異於大宋,更不同於後世。
以殺止殺,成千上萬的殺,不僅教育不到其他的人,還會引起整個社會恐慌。
畢竟,沒有誰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野猴子。
即便最野蠻的生女直人,也是有爹有娘有親戚朋友等各類社會關係的大活人。
凡是把他們當猴子,指望殺幾隻雞就能永遠鎮住這些人的狂妄之徒,最終都會自食惡果。
最難征服的就是人心,效果最持久的征服也是人心,在這方面,徐澤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