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變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澤心情很好,點頭道:“亂世嘛,搶走個大印再正常不過,至少普察奴的腦袋還在就是大好事。”
高藥師補充道:“會農縣城破敗不堪,戶僅有四百,人口不足兩千,我們要不要拿下?”
徐澤心中早有計較,立即答道:“不用。”
穆州雖然臨海,但會農縣城離碼頭卻超過五里地,水營優勢不便發揮。
而且,該城東北至東京道次府開州僅一百二十里,騎兵大半日便可兵臨城下。
莫說此時城中人戶稀少,就算戶口充足,徐澤寧願遷部分戶口來鎮海府,也不願在彼處駐軍。
在同舟社有足夠實力與註定要南下的女直人爭雄之前,穆州只能作為戰略緩衝地帶。
其實高藥師也有這種憂慮,他的身家性命全繫於同舟社上,是真希望同舟社能行穩致遠,越做越強。
“還有幾個確切訊息,首先是閏正月初四,遼帝派蕭韓家奴、張琳討伐高逆。”
同舟社拿下蘇州後,高藥師就明確了自己的身份,以“同舟社人”自居,與遼國徹底劃清了界限。
徐澤對張琳有印象,問道:“這個張琳就是哪個去年率漢軍討伐女直人,吃了敗仗的漢宰相?”
高藥師答道:“是的,高逆佔領遼陽府五十餘州,唯瀋州未下,張琳出自瀋州大戶,且兩任東京戶部使,在遼陽府頗有人望。”
“遼帝正率軍與叛賊耶律章奴鏖戰,聽說又祖州敗了一陣,國內再次增兵,朝廷屢戰屢敗,叛亂反而越平越大。”
“幾線作戰,到處都要用兵,遼帝實在抽不出兵力對付高逆。”
“便讓張琳至瀋州,募因高逆叛亂而破家失業及轉戶強壯者充軍,聽說旬日之間,便得兵二萬餘人。”
石秀那邊這段時間也傳回一些零零碎碎的訊息。
戰亂期間,訊息隔絕,各種謠言滿天飛,大部分訊息都要綜合比對才行。
耶律章奴的叛亂嚴重動搖了遼國在中京道和上京道的統治根基,讓耶律延禧不得不倉促平亂。
不然的話,以遼陽府高永昌這種沒有根基的突發動亂,很容易就平滅了。
開發更好的遼陽府各州縣,人口肯定要比起東京道南部地區要稠密一些,但應該也有限。
張琳卻能在旬日內募兵兩萬,看來高永昌真把遼陽府禍害得不輕啊。
徐澤問:“兩軍有沒有交戰?”
“貴德州守將反叛依附高永昌,被張琳擊敗,其後再無訊息。”
嗯,看來這個張琳雖不是領兵之才,但學習能力還是蠻強的。
兩萬新兵在手,即使不進攻,只要勤加訓練,持續保持對遼陽府的壓力,高永昌應該就會很難受。
消化完這條訊息,徐澤道:“接著說。”
“高逆叛亂後,就派了使者到女直人那裡求援軍,女直人雖然答應了,但其後一直沒有訊息。”
“還有,保州不知道什麼情況,高逆一直沒往那裡派人。”
徐澤想到最初確定安排吳用在遼國取得戰略支點的時候,想到了幾個方案,其中就有保州。
其地遠離遼陽府,且南面臨海,西北是鴨綠江,東面是高麗。
這樣的三角地帶,天然就是為陰謀家準備的。
而且,佔領保州後,能溯江而上,可攻擊範圍大大增加。
只是,因為其地離一直不忘北擴的高麗太近,且因鴨綠江通往遼東腹地的原因,易招來女直人瘋狂反撲。
綜合分析,難以立足,最終被徐澤否定。
但現在保州既然沒有被高永昌拿下,那還在遼人手中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若是彼處孤懸,自己憑著手裡的“五地互保協議”,作為“友軍”,倒是可以考慮過去探探情況。
徐澤收回思緒,道:“好,再辛苦你到保州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