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二營旗艦上,眺望手放下訊號竹筒。

張順拿到竹筒,檢視後,向徐澤彙報道:“社首,一營的快船追上來了,應該是我們的計策已經奏效。”

“船隊降帆,等他們上來!”

徐澤感覺有些不妙,水二營特意留在後面的通訊船沒跟上,卻來了水一營的快船,莫非賊軍沒有向北面來?

出兵前的軍議中,吳用分析得到的情報。

認為平南縣城內賊兵數量眾多,極速擴張後,戰鬥力應該很弱,守城有餘,野戰則不足。

同舟社缺乏攻城重武器,強行攻城,損傷將很大。

同時,城內矛盾重重,全靠賊兵武力壓制,又有可乘之機。

綜合以上分析結論,吳用建議先設計誘使賊人分兵出城,而後逐個擊破。

為城中內亂創造條件,再一舉拿下城池。

眾將基本認同吳用的建議,各抒己見,合力完善了這個方案。

徐澤帶領主力乘船向北,並不完全是佯動。

也為了防止賊軍北撤與穆州之賊合流,增加下步清繳的難度。

所以船隊北上後,速度並不是很慢,還特意留了幾條通訊快船在後面。

途中,徐澤發現一處不錯的沙質淺灘登陸點,只是離平南城的距離不遠。

擔心大軍登陸時,賊兵正好趕到,被半渡而擊,才又向北繼續航行。

第一營的快船追上旗艦,信使喘著氣彙報道:“社首,部分賊軍出城,向南面去了!吳參軍判斷是賊兵的主力棄城逃跑了。”

向南?

徐澤急問:“有多少人?什麼時候的事?”

“一千人左右,時間在社首離開半個時辰以內。”

城內的賊軍估計在三千上下,向南面去的只有三分之一,徐澤越發覺得賊兵頭目的狡猾。

“也就是說,賊軍逃走的時候,沒有通知城外和城上的人?”

“應該沒有。”

壞事了!

“快,轉向,回去!”

大軍在之前發現的淺灘登陸,整隊後趕往平南縣。

待徐澤趕到時,城池已經阮小七已經接管了東、北兩面的城門。

縣城是平南縣人自己拿下的,其實,這麼說也不準確。

最先發現情況不對的,是城牆上的蕭引古。

吳撞天命人堵死城門時,他就發現了不對勁。

只是城上情況複雜,蕭引古手裡又沒有信得過的人,不敢輕舉妄動。

第二個發現不妙的是賊軍二頭領,他跟了吳撞天多年,太清楚大頭領的性格了。

安覆軍船隊分兵後,他就預感到情況不妙。

只是,還未等他想出全身而退的辦法,戰船上的官兵就在吳用的吩咐下,齊聲大喊“賊軍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