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來蘇縣城,顧不上休息,趙遹見著徐澤和吳用就問:“社首,是什麼情況?”
趙遹是那種要麼不幹,要幹就全力以赴的人。
其人實地考察完之罘灣,確信徐澤真是能成事的豪傑後,就立即敲定了女兒趙竹嫻與徐澤的婚事,以徹底斷絕自己的後路。
來蘇州履職,就一心撲在職司上,用人做事只問本心,毫不在意他人非議。
唯一的變化,就是不再稱呼徐澤表字,堅守上下尊卑,這點徐澤也拿他沒辦法。
“光勳兄,坐!先喝口茶潤潤喉,此事不急一時,我們慢慢講!”
趙遹急著趕路,回城後水都沒喝上一口就來開會,嗓子確實有些乾澀,接過徐澤遞上茶水,一飲而盡。
“向義軍順化城外發現大批賊軍聚集,似乎是要攻城,我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到了徐澤這層次,早就不會單獨從軍事上考慮問題。
石秀帶人還未行至寧州,就發現賊軍向順化城方向聚集,猜測賊人有攻擊順化城的企圖後,他便立即派人傳回情報。
徐澤收到情報的第一時間想到召回趙遹——不僅是商議軍機,更重要的是如果派兵救援,大軍一旦開拔,來蘇城內必須要有人坐鎮。
畢竟,同舟社針對遼國蘇州的所有善政都剛剛開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未到真正出成績的時候。
雖然經過清洗和整頓,徐澤不擔心還有人敢作反,但很多矛盾也只是有大軍壓制,才沒有顯現,他可不想,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鬧事。
“順化城?哪裡來的亂軍?”
趙遹來蘇州後,就將蘇州周邊的地理資訊牢牢記在了腦子裡。
向義軍僅轄順化城一城,其地在來蘇縣西北,扼守蘇州北向通道,是蘇州的北面門戶。
向義軍兵事直接隸屬東京統軍司,本是遼國為防備安覆軍作亂所設,讓兩“軍”彼此牽制。
只有拿下了順化城,安覆軍才能順陸路北上,同樣,此地若亂,也勢必會影響安覆軍的安定。
徐澤對吳用道:“參軍,你來講。”
“參軍”一職,最早源於東漢末三國時期,以“參某某軍事“的名義,謂參謀軍事。簡稱“參軍“。
晉以後軍府和王國始置為官員,沿至隋唐,兼為郡官,本朝取消。
大宋與“參軍”職司相近的官職為“書寫機宜文字”,其職負責與軍事有關的機密事件,包括寫奏摺、參謀軍機、帶兵打仗等。
吳用投靠徐澤後,與石秀二人潛伏蘇州多年,立下大功,又推掉了知州的重任,徐澤便回報了其人該職務。
之所以沒直接授予吳用“書寫機宜文字”,是特意以此忠告吳用要多學習,不要指望著守著“參軍”這一過時的職務幹一輩子。
吳用自徐澤進城後,知道社首的癖好,便將騷包的鵝毛扇收了起來,但說話前,還是習慣性的搖搖手。
“亂軍其實是出自安覆軍,遼陽府高永昌兵變陷城後,蒲離卜出於蘇州安全考慮,採用了在下的計策,派其人統轄的五百渤海軍北上平亂。”
“兵行至寧州時,被當地守軍誤判為叛軍攻擊,詳穩訾保元率軍反叛,因起事倉促,被寧州駐軍擊敗,逃至復州,裹挾了若干百姓,轉而攻擊順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