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長期的和平後,遼國的邊防軍也開始出現缺編問題,蘇州駐軍便只剩下兩千一百人,女直人攻陷黃龍府後,又從蘇州抽調了六百人加強遼陽府防務,如今只剩下一千五百人。
其中,契丹籍兵馬只有兩百人,另有奚、漢軍各四百人,渤海軍五百人。
而且,奚族還有部分軍隊分守海中各島烽火臺,以警戒宋人突然入侵,編制完整的渤海兵馬便成了安覆軍最強大的力量。
去年反間司查處的三起暗通女直大案中,就有一起發生在軍中,便是不安分的渤海人所為,現在各州縣的渤海人紛紛投向高永昌,蘇州又有這麼多的渤海軍隊,這如何能讓蒲離卜安心。
吳用輕搖羽扇,道:“令請為將軍分析。”
見吳用智珠在握,蒲離卜徹底安下心來,道:“先生請講!”
“以令之淺見,遼東形勢已經糜爛,將軍在想維持現狀,已無可能。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當下必須求變,將軍以為如何?”
這是一句廢話,但對蒲離卜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他所糾結的,正是因為不變就有性命之危,變又擔心一無所有,捨不得放不下,便無法看破迷霧。
“是這個理啊,先生繼續!”
吳用見蒲離卜這表情,就知道自己說對了,接著道:“令以為,將軍當做近、中、遠三點準備。”
“先生快講,快講!”
“近者,當消除安覆軍內部隱患,免起蕭薔之禍;中者,穩定蘇州局勢,以觀遼陽府形勢變化;遠者,當謀退身之途。”
大多數人面臨困境時,不是想不到破局的辦法,而是身在局中,顧慮太多,包袱太重,才會看不清形勢。
蒲離卜當前就是這狀態,認真思索吳用的話,越品越覺得有道理。
“先生講的好,快請繼續!”
“近者,令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請將軍棄美人,著戎裝,入渤海軍營,散錢財施之以恩,朝暮以對同甘共苦結之以義。恩義相結,必能得渤海人死力報效,化危為安,變亂為用。”
蒲離卜瞠目結舌,這招確實好,渤海人雖然頻頻作亂,但這些年,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渤海人也不少,真要結以恩義,絕對能得其忠心,奈何自己既沒這膽量,也更捨不得錢財美人。
“呃,先生,還是講中策和下策吧。”
“中策,即刻遣精兵五百北上辰州,討伐逆賊高永昌。”
“如何還能派——”
蒲離卜話說到一半,停止了。
“五百?”
不正是渤海軍的數量嗎?
吳用見蒲離卜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接著講。
“將軍既主動為朝廷解憂,又能將這些心思難定的渤海人禮送出境,蘇州可安,想來渤海人也會感激將軍。”
蒲離卜覺得此策很對自己的胃口,假如以後渤海人若真成了氣候,好歹也會念這點香火情,作為骨子裡的生意人,打打殺殺哪有互惠互利好?
“中策好!只是,若朝廷追究起來,當如何?”
吳用不以為意,笑道:“如今局勢混亂,交通封鎖,將軍不說,誰知道這五百人是渤海人,還是國族?若將軍還不放心,可再派兩百人隨行。”
蒲離卜點點頭,聽了上、中兩策,知道吳用肚子裡確實有貨,真能幫自己解決難題,心情大好,好奇心驅使其詢問道:“下策呢?”
“下策者,請將軍先秘密調集兵馬,隨後以換防名義拆散渤海軍,再私下洩露遼陽府已陷之資訊,誘使渤海人自己作亂,將軍則迅速出兵,殺盡渤海人,永除後患,正好以鐵血手段震懾州內心懷不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