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調整(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同舟社的觸角向宋、遼內部逐漸延伸,兩國形勢的變化也必然會給同舟社的事業帶來影響。
大宋,時局變化極大加快同舟社殖民海東島的速度,提前觸發了海東郡與毗舍耶國的大戰。
在雙方都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冒進的一方遭受了慘重失敗,島上的力量對比至此徹底改變。
遼國,宰相張琳徵發漢軍伐金已經導致國內民怨沸騰,遼主耶律延禧卻不顧這一形勢,再度倉促率領十餘萬大軍親征。
結果,尚未接戰,就被反對者的政變打懵,平白給金國送去了“擊敗遼主七十萬人親征”的戰爭神話。
遼、金之間攻守易勢,遼國內部形勢急劇惡化。
登州之罘,第二將官衙,同舟社徐澤以下眾軍將及職司負責人再次齊聚。
先由王四通報“橋頭”傳來的情報,而後眾人評估遼國形勢變化對同舟社事業的影響。
時遷身為遼人,又在蘇州待過一段時日,比較認同“橋頭”對蘇州形勢的預判,上次議事被梁義批評後,在語言組織上嚴肅了不少。
“社首,遼國在幾十年前道宗在位時就已經爛了根,現在之所以亂成這樣,不過是女直人的反叛戳穿了朝廷爛透了的本質,以後,趁機作亂的人只會更多,遼國的局面已經不可收拾了。”
“嗯。”
見眾人躍躍欲試,徐澤潑涼水道:“你們要記住,打仗只是手段,卻非我們的目的。”
“遼國亂也好,大宋亂也罷,都不過是給我們創造更易起事的機會而已,但真正成事,還是得靠我們自己。”
“一旦開戰,靠我們現在這點人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不斷吸納新的百姓與我們同舟、共建。”
“不管遼、宋,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給治下百姓以安定飽暖的生活,讓他們明顯感受到在同舟社治下,過得比原本的官府治下更好,他們才會真心擁護和支援我們。”
眾人皆以為然,只因為這幾年下來,徐澤不僅這樣說,也的確是這樣做。
不管是梁山,還是之罘,社首走到哪裡,哪裡的百姓生活就不斷變好,對同舟社也真心擁護。
對徐澤的這一觀點,就連原本一心禍亂天下的朱武也發自內心的認同。
“社首,遼國形勢變化太快,共建會的發展是不是要加快一些?”
朱武的壓力很大,一旦開戰,共建會就要源源不斷地為軍隊輸送糧食和後備兵員,但現在這個規模顯然還是有些小。
徐澤道:“速度可以適當放快一些,但不要太急,所有入會的村社必須條件成熟,不成熟的暫時不要發展,寧缺毋濫。”
“打仗要用精兵,民政也同樣,我們在遼國開啟局面之前,登州的動作不宜過大。”
朱武鄭重答道:“武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