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應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郡守,屬下認為關鍵還得看敵人有多少人。”
陳達是海東郡一營營正,這幾年多次擔任先鋒和斥候,考慮作戰問題先想到對手的情報。
“毗舍耶人即便動員一半剩餘土著青壯,至少也有七八千人,加上毗舍耶的軍隊,估計不會少於萬人。官兵雖然勇猛,但甲冑弓弩,肉搏戰拼消耗的話,我們這點人肯定不夠。”
王進點頭肯定道:“地道言之有理!”
這也是他憂愁的,雙方武器裝備未形成明顯代差的情況下,近身肉搏,通常是人多卻戰力相對較弱的一方的首選戰術,即便拼消耗也可把對方拼死,這也是他發現異常後,第一時間就命令擴大加固營寨的原因——儘量避免近身戰。
二營營正周畀向來有主見,道:“土著人雖多,卻是很多部聯合在一起,彼此之間還有嫌隙,純屬烏合之眾,填壕助威可以,野地打順風仗也行,但真要攻城拔寨打硬仗,未必會下死力。”
“最主要的還是毗舍耶國的蠻軍,擊敗了他們就好辦。毗舍耶國遠在三百里以外,以其國的出產,長期圍城基本不可能,只要我們據寨嚴守,要不了多久,他們自己就會退,屆時再銜尾追擊,定能大有斬獲。”
周畀的想法和王進不謀而合,雖然殘了一個都,但兩部兵馬合計仍有一千三百多人,守一個小寨還是綽綽有餘,防守反擊的辦法正適合,只是此法過於被動。
更關鍵的是,他擔心防守戰時間過久,後方的羈縻土著有了異樣心思就麻煩了。
見一慣活躍的三營營正李逵沒搶著發言,王進點名道:“李逵,你說下!”
李逵撇嘴道:“要俺說,這打法忒憋屈,不得勁!”
陳達見李逵一棍子掃倒一片,問道:“就這些人,你能有啥好辦法?”
李逵反問道:“若只是守住這寨子,七八百人就足夠了,咱們有船,幹嘛要等著蠻軍打累了再反擊?”
史進眼前一亮,對啊,可以派人劫蠻軍的糧道。
楊春問出了史進的想法:“李營正的意思帶人是劫蠻軍的糧道?”
張雄提醒道:“蠻軍打仗,都是隨軍帶的糧食快吃完了就退走,他們根本沒糧道。”
李逵見眾人投來期待的眼光,心中暗爽,社首說得得錯,還是得讀書,咱鐵牛讀了書,不就更厲害了嘛!
王進知道李逵心性,這是等著眾人捧他呢。
不劫糧道,還能玩什麼大動作?可是,能分出去的兵力畢竟有限,有想法也白搭,王進突然想到一事,問道:“鐵牛,你的意思,是說流求?”
簾門突然被掀開,一個大漢哭著闖了進來。
“郡守,杜都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