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散會後,阮小七和孫石自覺留了下來。

“水營這次任務用不上,但下步的任務很重,四個都還是太少,這段時日再慢慢招人,今年內編八個都。”

“社首,是不是要幹他孃的遼人?”

阮小七畢竟還很年輕,在眾人面前一副少年老成模樣,私下面對徐澤,卻是天性釋放。

“嗯,遼人平常又不巡海,造那麼多大船閒置著,總不能便宜了金人。但這事急不得,要等待時機,若我們平叛的這段時間,遼國戰局出現極大的變化,蘇州兵力大幅削弱,你們就盡力配合吳用。”

徐澤決定進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始終看不到下手遼國蘇州的機會,一直練兵卻不用兵也不是辦法,訓練場和殺場是兩回事,該見血的時候還是得見血。

雖然在徐澤的前世記憶裡,遼國貌似是十年後才滅國,海上之盟也發生在幾年以後,近期內,遼國蘇州應該不會有大的變局,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只要有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萬一平叛後,朝廷不讓你們回登州,要不要?”

徐澤知道阮小七說的什麼意思,笑道:“不用!更戍法已廢止多年,就算萬一有奸臣作梗,也不要緊,我們雖然離開了梁山,分社不還是源源不斷的向這邊送人送錢嘛!一切以我的命令為準。”

“明白!”

送走阮小七後,徐澤又向孫石明確了資訊傳遞和加強之罘灣內部監控的具體要求。

這次出兵平叛,徐澤參考了多方面的資訊,畢竟,事關同舟社存亡,肯定不能指望童太尉講信譽。

這段時間,東京情報站全力運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朱貴前後傳回了十餘份情報。

這次兵力調動的事,朝廷早在兩個月前就在醞釀。

最初,確實是準備抽調西軍的,但對夏戰爭已經打響,大宋雖說號稱三十萬,真正的一線作戰精銳也僅數萬,且分佈在上千裡的三條戰線上,此時要抽出幾千平叛精銳來,確實很有困難。

趙佶一直猶豫要不要同時開闢兩個戰場,但瀘州的急奏一封接著一封,任由叛亂持續蔓延,搞不好就會影響到將來的北伐。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天子才會病急亂投醫,接受了召徐澤部進京的提議。

天子並不糊塗,起初是不相信徐澤這支“探險隊”能頂用的,特意徵求了登州的意見,正為徐澤頭痛的王師中當然恨不得讓他馬上滾蛋再別回來,宗澤為這事還特意來過之罘,看了巡檢司官兵的訓練後,就回去附署了。

而且,童貫透露,若能得天子賞識,即可獲得禁軍的正規編制。

有了編制才能配備制式鐵甲和弩弓,巡檢司有鐵甲,卻只有少得可憐的四領,弩弓更是一張都不配。

海東郡已經在造鐵甲,但質量和產量都非常感人,弩弓更是造不出來,鳥槍換炮的機會就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