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備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童貫在上奏中言“均糴之法,鄉村若以田土頃畝均敷,則上等所均斛斗數少,實為優幸;下等均定斛斗數多,不易供辦。如以家業錢均,則上等所均斛斗數多,下等人各均定斛斗數少。委是兩事利害不同。”
官司打到官家那裡,最終只是不了了之。
自己離不開官家,官家也離不開蔡京,這中間的彎彎繞繞,童貫很明白,要想北伐成功,也少不了蔡京的居中排程,自己和蔡京,只能是鬥而不破,隨時提防。
不僅是蔡京,整個朝堂上下都不對勁。
去年爭報祥瑞的風潮,被御史中丞俞慄狠殺一番後,暫時被壓下。
然後,各地又開始偽報政績,動不動就是某州獄空,某縣亡戶歸治。
官家不堪其擾,只得下詔大理寺、開封府不得再上奏獄空,罷除因奏獄空而賜給的恩惠,這事才算平息。
官家這邊,也在醞釀大動作。
先是上月十八,在崇政殿檢閱新樂器,把古器拿給百官欣賞。
三日後,下詔冬祀大禮及朝拜景靈宮,一律讓道士帶領儀仗和隨從作為前導。
昨日,聖駕朝獻景靈宮,一幫道士念著經,敲著法器,在禁從前開道。
那場景,童貫怎麼想都覺得荒謬,但熟知官家心思的他,清楚官家這也是用他自己的方式,為北伐做準備。
今日,祭祀太廟,敬獻神宗諡號為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改上哲宗諡號為憲元繼道世德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從這兩個尊號就可以看到官家紹述父兄之志,不忘恢復漢唐故土的雄心壯志。
這幾日連續勞頓,便是精力過人的童太尉也有些乏了,下午忙完公務,回到府內,便早早睡下。
次日,冬至。
正是“三歲一親郊”的南郊祭天大典之日。
僅祭天用的圜丘之壇就有三層,一層用九九之數,廣八十一丈;再層用六九之數,廣五十四丈;三層用三九之數,廣二十七。三層總高二百七十六尺!
議禮局今年剛制定的明確:皇帝祀昊天上帝,太史設神位版,昊天上帝位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太祖位於壇上東方西向,席以蒲越;天皇大帝、五帝、大明、夜明、北極九位於第一龕;北斗、太一、帝坐、五帝內坐、五星、十二辰、河漢等內官神位五十有四於第二龕;二十八宿等中官神位百五十有九於第三龕;外官神位一百有六於內壝之內;眾星三百有六十於內壝之外。
如此隆重的祭天大典,除留少數值守人員外,百官必須參加南郊,禁從護衛等級較行幸金明池瓊林苑還要高,百官、禁從、僕役等,加起來超過萬數。
這麼重大的活動,當然少不得了愛看熱鬧的東京百姓圍觀。
出皇城至圜丘的數十里之間,起居幕次,貴家看棚,華彩鱗砌,略無空閒去處,東京市民幾乎空巢而出,爭相目睹聖駕。
玉輅出南薰門,官家忽然喊停,問左右曰:“玉津園東若有樓臺重複,是何處也?”
隨駕的童貫心裡咯噔一下,官家這又是要玩哪一齣啊?
今日執綏官乃是太師蔡京的長子蔡攸,其人立即奏道:“臣見雲間樓殿臺閣,隱隱數重,既而審視,皆去地數十丈。”
稍頃,天子又問曰:“見人物否?”
蔡攸再奏:“有道流童子持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衣服眉目,歷歷可識。”
就這樣,在東京百姓.、朝廷百官和隨駕禁從萬目睽睽之下,天子和蔡攸堂而皇之上演了一出“天神降世”的好戲。
南郊祭天大典畢,大赦天下,升端州為興慶府。
兩日後,以天神降世,詔告在位,作。
一個月後,十二月初六,詔天下訪求道教仙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