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亂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城中本就兵少,又接收了戰敗逃回的潰軍,士氣已喪,女直人的試探攻擊,就使得城牆上出現多處守衛缺口。
蕭烏納為整頓士氣,不得不組織四百人的敢死隊,許以重賞,由自己的嫡孫蕭移敵蹇親自統帶,趁女直人攻城正酣之際,自東門出,側擊女直軍,卻遭到女直人埋伏的兵力攔腰突擊,四百人全部陣亡。
目睹了慘烈戰鬥和移敵蹇身死,蕭烏納率三百騎兵自西城出,只留下幾日前增援至此海州刺史高仙壽渤海部和逃回城的大藥師奴守城。
次日,女直軍主力攻東城牆,完顏婁室繞至防守薄弱的城南,令數名持強弓硬弩者於城下掩護,他帶著年僅17歲的兒子活女率先登城。
寧江州城破,高仙壽陣亡,大藥師奴被擒。
戰後,完顏阿骨打展現了卓越的政治手腕,針對女直人力量弱小的現實,對俘虜和城內平民採取了差別對待。
對給女直軍造成最大傷亡的渤海軍以尊重,放走大藥師奴和其下屬梁福、斡答剌三人,還告訴他們女直人與渤海族比契丹人更早生活在這片土地,理應親如一家,女直人起兵只為推翻契丹人的殘暴統治,不會濫及無辜。
而對契丹人,則無論長幼悉數屠殺。
其餘除渤海族以外的各族,皆擄為生口。
此戰規模雖小,但影響頗大,寧江州的陷落,戳穿了遼國強大表象下的虛弱本質,沉重打擊了契丹統治者在遼朝脆弱的種族統治體系中的權威地位。
心思活絡的各部族開始各尋出路,一些遼籍女直部族派使來私下聯絡,送錢送物,以示討好之意,最早行動的是鐵驪部。
大軍到達剌離城,完顏阿骨打兌現了自己戰前的允諾,不僅論功行賞,還把戰爭中獲取的武器甲冑、金銀甲冑、生口奴隸等戰利品賜給麾下勇士。
隨後,完顏阿骨打班師,臨行前,派完顏婁室率偏師招撫寧江州附近的遼籍女直人。
回軍按出虎水後,完顏阿骨打深入反思起兵後的第一戰,雖然勝了,但仗打得一塌糊塗,從徵召部族兵到最後打掃戰場,不斷出現新問題,他並不滿意。
完顏阿骨打藉著大勝之威,拿出一部分繳獲,利誘各部勃堇和耆老,得到這些人的“支援”後,逐步廢除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推行按地域劃分的猛安謀剋制。
猛安謀克原本是徵掠、圍獵的需要而設的軍事首領,隨後發展為固定的軍事組織,最初人數不定。
完顏阿骨打規定各路以三百戶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一切按照郡縣設官的辦法,將女直族的村寨組織和猛安謀克相結合,賦予猛安謀克以新的內容,使之成為新的地方行政機關。
作為地方行政機關的猛安謀克,也就由領夫之長變成領戶之長,猛安謀克被置於路的管轄範圍內。
同時,作為軍事組織的猛安謀克也保留了下來,並固定人數,與地方行政組織的猛安謀克區別在於,一個是領夫,一個是領戶。
完顏阿骨打將人數不一的小部兵馬打散,重新編成猛安謀克,還將投降的遼籍女直也統一編為猛安謀克,並授予在女直人內部平叛、曷懶甸反擊高麗人以及寧江州之戰中均有出色表現的完顏婁室謀克之職——他也是第一個外系謀克。
自此以後,女直人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邊打仗邊編戶,越打軍隊人數越多。
……
ps:這段說明沒超200字,不額外收費:本想以情報形式幾句話帶過遼金戰爭,但部分書友強烈要求現場視角,想想確實有必要介紹主角要面對的這兩個敵對勢力。
遼金戰爭初期,戰略層面遼國一錯再錯,戰術層面金國也不是真的就超神了,比如說,女直人一千打十萬的神話是怎樣傳出的?
之後基本不會正面描寫遼金局勢,免得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