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沉香(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寅擔心的是教主修改的一些教經條文會引起朝廷不滿,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便被教主改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明眼人都知道這麼一改,釋義全變,從強調“法”的平等,到否定其平等,用心如何?很容易被有心人關注和過度解讀。
“無妨,二十二代教主時,朝廷也曾下詔集天下道藏,我教就已經上交過一次聖經,此事既有先例,朝廷也一心求取真經,我輩當成此美事。”
方臘說的“先例”,是百年前的真宗朝,官修,也曾兩次下敕,命福州獻上編修入藏的事。
明教並不是僵化不知變通的宗教,其教原稱摩尼教,大宋立國前後,為進一步華夏化,才以教旨代替教主作為教派名稱,改稱明教。
大宋平定天下後,歷代教主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陸續對明教教義做了一些修改和簡化,如將原教義的素食、禁慾改為素食、戒酒、裸葬,並提倡團結互助、教友互為一家,又將一天四次的祈禱簡化為一天一次。
如此一來,明教越發“平民化”,始終傳播不衰。
見王寅仍自惴惴,方臘安慰道:“右使勿慮,明教傳承數百年,雖有前朝毋乙、董乙二人之亂,但大體還是與歷代朝廷相善的。”
“當今皇帝痴迷道法,當是想取我教教義之長,以補道教之短,且我教向來導人以善,便是有些許教義變化,朝廷也無話可說。”
方臘此言不假,明教教義是以善、惡二元論為基礎,將一切現象歸納為善與惡。
善為光明,惡為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宗教之真理與神之志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
而無始以來明暗相交,惡魔恆於暗界,紛擾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惡混淆,故人當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
王寅接著講:“屬下還探聽到一個訊息——明州官府正在查探我教分堂的活動規律,似是準備上書取締。”
方臘終於變了臉色,道:“此事確實失於操切,明州的根基太薄弱,本就不具備大力發展的信徒的條件,大建齋堂,夜聚曉散的做法與我教教義不合,失之於詭,是我錯了。”
“教主,怎能怪你?”
王寅急道:“這幾年,本教擴張太快,信徒中本就是魚龍混雜,明州名為分堂,實是偽信徒擅借我教名義行事,教主寬宏,才不與其人一般見識。”
方臘頷首,道:“此事確實是個教訓,核心教眾在精不在多。禍福相依,我們也該藉此機會好好整頓教務,此事就有勞右使了。”方臘以手撫胸,向王寅行禮道。
王寅還禮,問:“越州、浙州、台州的分堂是否一併放棄?”
“都放棄吧,本就不該設立的。”
方臘已經恢復了淡定從容,這句話不帶絲毫煙火氣。
王寅感嘆道:“如此以來,這幾年的辛苦發展的教眾,恐怕要失了大半。”
方臘道:“右使不必介懷,明暗相交,善惡相依,我們雖敬奉大明尊,卻也不排斥黑暗神。無惡便無善,無暗就無明,善與惡,明與暗,本就相存相依的。”
“些許不堅定的教眾,去了便去了吧,堅定者,自會始終堅信大明尊。我等為神之使者,當謹記導人向善之責,為天下穩定、百姓安康盡一份力之使命,不可為了一己之私而妄起貪念。”
“謹遵教主聖諭!”
方臘接著道:“若朝政清明,舉世朗朗,我教就算只剩下幾個人,以維繫教義傳承不滅又何妨?若局勢混沌,善惡混淆,民意洶洶,黑暗佔據人間,自有千萬人等呼喚我教再造光明!”
王寅聽了教主這番講解,心中疑慮盡去,撫胸垂首,以示受教。
方傑匆匆入內,撫胸行禮,道:“教主,應奉局來人,相中了園中的沉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