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問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妙啊!”
童貫表情誇張,道:“白日你說遼主已下令翻印此書,我只當只是你們憑此書躲過一劫,怎的就沒想到還有此節!”
天子淡然一笑,在童貫下午彙報時他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只是為了考察徐澤究竟是僥倖還是確有計劃,當時並未點破。
天子用人是很講眼緣的,蔡京、童貫、李邦彥、楊戩等得寵臣子形象氣質無不是上上之選。
而眼前這個年輕的臣子徐澤,形象上佳,樣貌雖比李邦彥略遜,卻更勝幾分英武沉穩,且待人不卑不亢,行止有度,自己身邊就缺這樣的臣子。
“徐卿能否預測遼國何時會亂?”
肉戲來了!
徐澤打起精神,道:“臣以為,遼國其實已亂!”
天子神情肅穆,示意徐澤接著講。
“十年前,高麗人侵入遼國東京道曷懶甸,女直人與高麗人大戰數年,遼國朝廷卻坐視不理,雖然可能存了坐山觀虎鬥之意,但若其國力鼎盛,又何懼征伐?”
“去年,完顏部酋首阿骨打在春捺缽上拒絕獻舞,按捺缽傳統,這就是公然宣佈不服王化,前些時日,完顏部阿骨打又帶騎兵耀武於鹹平詳穩司衙門前,如此種種公開跳反之舉,遼國上下竟然毫無反應,其國內亂可知。”
“那,遼國何時會大亂?”
“臣不敢妄言,這得取決於遼國朝廷何時正視女直人之亂。”
“若遼國大亂,王師北伐,可有勝算?”
徐澤目瞪口呆,道:“官家,此事當問太尉!”
趙佶興致正濃,哪能容徐澤耍滑頭。
“徐卿但說無妨。”
徐澤望向童貫,對方回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人畢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徐澤原本起了坐看大宋覆滅的心思,打定主意不管閒事,但此看到趙佶、童貫一臉熱切,想到十餘年後神州大部陷於戰火,千萬黎民死於兵災,這一刻,情感終是戰勝了理智,有些話不吐不快。
“臣雖行女直,然走馬觀花,難知真情,且遼國乃疆域萬里的大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國控弦之士數十萬,即便顯露頹勢,稍作動員,亦有一搏之力。”
“臣以為,大國相交,比拼是國力,勝算在己而不在敵。我朝人口十倍於遼,富庶更甚,若整軍精武,不論遼國是否內亂,朝廷隨時都可舉百萬雄師,北伐滅遼;若僅以其國是否內亂作為北伐依據,恐失於倉促!”
趙佶點頭稱讚,道:“徐卿此為謀國持重之言,朕與太尉當謹記!”
童貫附和道:“臣謹記,這就讓兒郎們加緊操練。”
得!白說了,徐澤心下悲涼。
天子趙佶和太尉童貫明顯是欺負自己無掌軍經驗,拿話語忽悠自己,大國之間的滅國戰爭準備,哪能是一句輕飄飄的“加緊操練”這麼簡單?
高麗人只是為了和落後且“弱小”的女直人爭奪曷懶甸地區,都要針對女直人用兵特點,成立別班,操練數年,僅應付戰爭的別班兵種就有神騎、神步、跳蕩、梗弓、精弩、發火、降魔等,且“年二十以上男子,非舉子皆神步”,如此深入徹底的全國動員,傾巢而戰,尚有一敗!
老是幻想著對手出亂子,然後撿便宜,便宜有那麼好撿?實力相對弱很多的西夏就曾數次爆發內亂,皇帝都被弄死了幾個,也沒見它被大宋趁機滅掉啊。
大宋若真有意滅掉更強的遼國,第一步反而不是“加緊操練”,廣泛深入蒐集情報以掌握敵情,改革軍制以適應對遼作戰特點,政治攻勢以爭取雙方民心,籌備甲械糧草以應付戰爭遷延等等,都比這句“加緊操練”更實在更緊迫。
哀莫大於心死,自己本就不該對這對君臣報什麼幻想的,徐澤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情緒。
趙佶顯然沒注意到徐澤瞬間的情緒變化,問道:“徐卿從高麗返回,可知其國實情?”
“回管家,臣等入境即被遣送,實不知高麗國具體情況。”
趙佶追問:“若遼國大亂,我朝可否聯女直和高麗一同伐遼?”
徐澤注意到童貫期盼與興奮交織的眼神,堅定答道:“聯女直必行!聯高麗不可!”
“為何?”
“女直人與遼國朝廷已成水火,不得不反,當此存續危亡之是,肯定希望我朝能夠牽制遼國絕大部分兵力,只要朝廷起大軍北伐,女直人必然主動尋求聯盟,若朝廷不動,以蠻族之見利忘義,只怕朝廷就是派宰執出使,他們也不會有所動。”
“高麗人立國以來不遺餘力向北拓土,肯定有趁遼國內亂之時繼續擴張的企圖,只是遼東與高麗接壤之地,必然被女直人視為囊中物,高麗人北上,實際是與女直人相爭,若再得助力,反而有可能激化兩者矛盾,牽制更多的女直人反遼兵力。”
“好!太尉為國舉才有功,徐卿如此才俊豈可流落草莽!徐卿,可願到朕的御前班直諸營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