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被徐澤派到延安去了,這一來一回須得不少時間。

“嗯,不急,本應如此。”

“伯父為何會想到要撮合史進和錦兒?”

“錦兒自幼在我家長大,老夫視如己出,當然想給她尋個好人家。”

張教頭望了徐澤一眼,道:“透過秀娘這門親事,老夫是看明白了,挑姑爺就要挑實誠人。”

你那眼神什麼意思!莫非我就不是實誠人麼?

“伯父,今後有何打算?”

“打算?”

張教頭眼中滿是迷茫,經林沖案子這麼一折騰,他本就神乏心疲,現在秀娘要去滄州,錦兒很快也會嫁人,自己半生所求全都沒了意義,這諾大的東京城,哪裡是依處?

“及世,你是要再勸我返鄉麼?”

“不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徐澤起,開啟門,讓屋內更加亮堂。

“伯父老當益壯,不應如此暮氣!”

“暮氣?”

張教頭這才想到徐澤自遼國返回,又在太尉府待了一晚,進屋半天了,自己竟然完全沒想到問問這孩子,這段時究竟經歷哪些事,此時再看徐澤站在堂中的拔姿和堅毅面容,茫然發覺徐澤早沒了去年初見那般跳脫和迷茫。

“說的好啊,老夫確實有些暮氣了。”

張教頭起,揹著手,走出了門。

“把門鎖上吧,陪老夫到狀元樓喝幾盅!”

……

從五丈河乘船進入梁山水泊不多時,徐澤就收到了快船送來的訊息——知壽張縣事蘇瑾“恰好”行縣至康家莊,得知宣節校尉修武郎提點登州刀魚戰棹巡檢徐老爺返鄉,特請一晤。

徐澤暗自好笑,這蘇知縣真是個伶俐人,硬是不放過一絲鑽營的機會。

雖然去年底蘇瑾給同舟社做過手腳,但那事都已經過去了,後來其人也做足了姿態,咱“大人”怎麼會不記“小人過”!

而且,總

體來說,蘇瑾也算是徐澤的貴人,還是“有功於”同舟社的,雙方以後也還有需要合作的地方,有必要這麼小心翼翼麼?

明眼人都知道蘇知縣這個行縣的時機有多麼“巧”!

諸州縣令為從八品,蘇知縣其實比徐澤低半品,但本朝以文馭武,文尊武卑,若是早些年,有文官敢如此“恬不知恥”捧武官的臭腳,這輩子的政治前途就全毀了。

只是,如今朝堂風向早變了,堂堂首相當年都可以靠宦官翻,一縣父母官行縣途中巧遇返鄉的“行女直英雄”“天子近臣”,坐一坐,喝個茶什麼的,別人還真不好挑毛病。

好傢伙!

這蘇相公還真捨得放下臉面!

船還未靠岸,徐澤就看到蘇知縣帶著縣衙數名吏員和全副儀仗,候在窪西碼頭上了。

急急跳下船,與蘇知縣相互見禮後,徐澤就以“知縣相公行縣辛勞,不敢相擾”,諾“來再來縣衙拜會”,打發對方回去了。

本來,張大牛提前準備了一些炊餅,只是蘇知縣自持份沒吃,幾個隨員和其餘差役也不敢吃,一大早就趕過來,在此候了小半,一個個餓得頭昏眼花,這會還得走好幾里路到下個村子才能吃口飯,但看到騎在騾馬上神采奕奕的知縣相公,幾名吏員皆是有苦不敢言。

鄭成是隨員之一,剛才徐澤還如往常一樣向他見禮,但他如何敢受?

走出好大一段路,鄭成還在思索與徐澤交往的所有片段,反覆確認有沒有疏漏的地方,才發覺每次見到徐澤,都能感受到其人明顯的氣質變化,不到一半年時間,他就到了自己只敢仰望的高度,真是際遇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