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何雨柱開車去廠裡的時候只打哈欠。

昨天晚上不光要和婁曉娥說一下車是怎麼來的,還要解釋和秦淮茹是怎麼回事。

車的事情好說,婁曉娥的關注點也不在這裡。

秦淮茹的事情解釋起來有點麻煩。

本來事情就不好解釋,畢竟那時候給秦淮茹帶飯是事實,加上孕婦又比較敏感,所以何雨柱是費勁了口舌。

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乾脆一步到胃,把婁曉娥好好的收拾了一頓。

怕動了胎氣,還給婁曉娥吃了一顆體質藥丸。

加上為了先送婁曉娥,又早起了一會,導致他有點睡眠不足。

到辦公室先睡了一會,然後就是滿廠子轉悠,思考者這幾十畝地的廠子還能幹些什麼。

因為廠子處於郊區(那時候馬具橋是真正的郊區,總共只有六個廠房一排辦公室兩個庫房的工廠竟然佔有幾十畝地。

即便是隻有六個廠房,也因為生產不足,工人減少,也只啟用了一個,其他五個廠房都是空閒在那裡的。

即便是從港城採購的機械都到位,也最多啟用兩三個廠房。

想了一會,暫時也沒有頭緒,主要還是因為對這個時代瞭解不深,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好。(各位讀者大大也可以幫著想想,看幹什麼比較合理。

至於說召集辦公室的人集思廣益,估計意義也不大。

何雨柱也想做一些高大上的東西,電腦手機衛星火箭之類的,不過那隻能是空想罷了!

不說國內的社會環境允不允許了,就是允許,他也沒有那麼大的能耐。

現在的他也只能是腳踏實地的幹一些初級的東西。

一邊思考著,一邊往辦公室走。

半路上被副廠長丁句斌攔住了:“何廠長,軋鋼廠的訂單再有幾天就完事了,工人那裡你看怎麼安排合適?”

何雨柱被打斷了思維:“港城拿回來的樣品研究的怎麼樣了,工人們能不能做出了?”

“做出了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效率達不到你的要求!”

“不光如此,因為是手工裁剪,質量方面也達不到要求!”

“這樣啊,那就先不管速度和質量了,只要盡最大努力就行,先讓所有的工人熟悉一下就行。”

“最多半個月,港城那邊的服裝裝置就會到了,等裝置到了以後再提高速度和質量就可以了!”

丁句斌有點擔心:“咱們廠裡的工人只會使用腳踏式縫紉機,其他的機械都不會啊!”

“這個不用擔心,到時候機械廠家會來廠裡指導的,和廠家籤的合同是包教包會!”

“對了丁廠長,咱們廠裡的工人太少了,原來在廠裡工作的工人還能招回來嗎?”

“估計不行,那些人已經分散到了其他廠裡了,願意回來的可能不多!”

“那就只有重新招人了?還真是個麻煩事,新招的人光培養都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低頭思考了一下:“丁廠長,你看這樣行不,咱們雙管齊下,新工人要招,老工人那邊你也聯絡一下,看有沒有願意再回來工作的。”

“只要是願意回來的,我去找領導,看看能不能再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