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李國楨之死(第2/2頁)
章節報錯
終於,他病了,而且是大病。
照太醫說,小襄城伯是心力交瘁,病入膏肓,無病可救……
“爹,我不想死,不想死啊……”
李國楨伸出乾瘦的手,抓著老爹的袖子,乾嚎。
李守錡站著不動,全身劇烈顫抖。
黃昏,李國楨陷入昏迷,時醒時昏,整個襄城伯府都知道他命不久矣,所有人都聚集在他的房門外,等待最後的訊息,他的正妻和側室哭泣連連,李家數代單傳,到了李國楨這裡,只生了兩個女兒,還沒有男丁出生,如果李國楨死了,那襄城伯府等於就是絕後了。
夜晚,襄城伯府請來和尚道士,為李國楨驅邪祈福,煙氣繚繞,怪力亂神之中,李國楨的生命卻是漸漸流逝,他竭力睜開眼睛,用最後的力氣抓住老爹的袖子,哭道:“爹,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李守錡不說話,但老淚卻已經是滾滾而下。
子夜,襄城伯府哭聲大起。
李國楨去了。
一片跪拜,哭泣混亂之中,襄城伯李守錡站不住,身邊兩個僕人竭力攙扶,才讓他沒有倒下去,他老淚縱橫,嘴裡嗚咽著:“我兒……”
“伯爺節哀……”僕人勸。
“節什麼哀!我李家已經絕後了!”李守錡嚎叫一聲,憤怒無比的推開攙扶他的僕人,並喝止僕人的跟隨,然後拄著柺杖,一步一步地離開正堂,去往後花園。
今日是正月十五,天空明月正明,映著花園中的池子裡,天地共一色,但李守錡心中的淒涼和憤怒,卻如決堤的洪水,再也無法抑制,滾滾而來。此處無人,他不必再控制心中的情感,他抬起頭,望著那天空的明月,兒子臨終前的話語,又一次的在他耳邊縈繞:“爹,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想到痛心處,李守錡猛地一咬牙,忽然將柺杖提了起來,膝蓋一頂,用力的一拗,咔嚓一聲,柺杖斷成兩截,隨後奮力一擲,將手中的斷拐投入池中。
兩聲輕響,池水盪漾。
李守錡站在池邊,臉色蒼白的嚇人,這一刻,他眼角沒有淚水,眼中只有仇恨……
正月十六,吏部分佈任命,任原戶部給事中左懋第為長蘆鹽場滄州分司的主事,訊息傳出,群臣都是明白,左懋第這是要去長蘆整頓鹽政啊,這背後怕是有太子的影子。
同一天,前往江南追逮賦的言官御史陸續離京,少了言官御史,朝堂上好像不那麼紛亂了。
上午,內廷兵仗局各個兵工廠全部開工,加班生產兵器鎧甲。
京營的城外野訓也重新恢復正常。從明日起,京營重新恢復每日清早跑步出城野練,夜晚跑步回城,每日測試成績的模式。
在太子親自主持下,京營在城郊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野練動員大會,太子親自講話,勉勵將士們,期間宣佈了一個大訊息,京營將在白石坊軍營附近,修建一座京營英烈祠,從今以後,每一個為國捐軀,陣亡的京營將士,都可以入祠享受祭奠,每年逢重大節日,京營撫軍、提督和一應將領都要親臨祭奠。
這無疑是一個大訊息,不但震動了京營,也震動了天下的武人。
歷來能享受祭奠,朝廷主動修建祠堂,都是有名有姓,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名臣名將,一般的軍士根本沒有資格享受這種尊榮,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人們只能記住那些立下功勳的名臣名將,對於英勇犧牲的底層將士,又有誰會記得他們的名字?
太子現在所做的,可說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
原本,朱慈烺是想要修建國家級的英烈祠,每年重大節日,由大明皇帝親自祭奠,但想想這個點子有點驚世駭俗,太超前,現在的大明朝臣包括自己那個父皇崇禎帝,恐怕未必能夠接受,因此他才決定退而求其次,先從京營做起。
昨日進宮覲見崇禎帝,說起修建京營英烈祠,崇禎帝稍微猶豫,他的猶豫並非是不同意,而且擔心修建費用的來源,現在朝臣銀錢緊張,任何一筆花費,都要仔細審計。在朱慈烺說,修建京營英烈祠花不了多少錢,並且將採用商戶募捐和京營自籌之後,崇禎帝便同意了。
訊息傳出,內閣和禮部有不同意見,認為不定品級,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京營英烈祠,怕是不妥。但朱慈烺堅持,認為非常時期,非如此不足以鼓勵將士們計程車氣,何況朝廷並不需要付出什麼,只不過是一個祠堂和一個寫著將士名字的牌位而已,對國家不過舉手之勞,但對那些犧牲的將士和他們家眷後代來說,卻是無比的榮耀。
兵部贊同太子的意見,而首輔周延儒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事情和太子對著幹,於是在他斡旋下,內閣和禮部都放行了,朱慈烺修建京營英烈祠的建議,遂成功付諸實施。
而在講話的開始,朱慈烺先是遙祭了去年犧牲在開封和抗虜前線的京營將士去年兩次大戰,所有陣亡將士的屍骸都得到了莊重和有尊嚴的安置,不管是陣亡在開封,還是玉田墻子嶺,載著他們的棺材全部都運回京師,在城郊統一下葬,太子朱慈烺並請黃道周親自書寫了陵園名字:京營烈士陵園。
朱慈烺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寫陵園名字不吉利,因此需要請名臣書寫。
而陣亡將士的撫卹金都一錢不少的發放,孤兒寡母的,朱慈烺也做了處置,並令李紀澤在京營後勤司設定了一個類似於“軍營退輔會”的組織,每一個傷殘無法繼續從軍的京營將士,都由退輔會想辦法進行安置,輕傷的為他們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傷的,交與他們的親人,一次性給與相應的銀子補助,如果沒有家人的,則進入京營的英烈院,因為剛剛建立,所以有點亂,不過朱慈烺相信,以李紀澤的能力,很快就可以將一切都理順。
而這一切都需要銀子,所以真的是花錢如流水,朱慈烺在心裡盤算著,他在張家口抄來的銀子,真的已經不剩多少了,今年如果不能扭轉財政入不敷出的困境,明後年就會有大麻煩。
黃昏,受朝廷所召,原登萊巡撫,一代名臣袁可立之子袁樞終於是趕到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