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處置秦王(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中期都如此,到了崇禎帝就沒有人敢輕易向宗室發難了。
因此,調查組只是陳述秦王府的罪名,但對如何處置,卻一點都不敢置喙。
按理說,宗人府是宗室的管理機構,應該有一定的發言權,但正德之後,宗人府被架空,大部分的權力和事務都分到了禮部,現在的宗人府只是一個空架子,幾個掛名的管事都是勳貴(駙馬都尉鞏永固曾經是其中一個),比之秦王的藩王地位差的太遠,此次跟著刑部都察院到陝西,不過就是做一個樣子,屁都不敢放。
暖閣靜寂。
當太子說完之後,崇禎帝久久不說話,良久,聲音沉重的說道:“你的意思,是要朕奪了秦王的爵位?”
朱慈烺道:“不止是奪位,兒臣以為,應該奪國!”
崇禎帝臉色大變。
《皇明祖訓》是所有大明皇帝的聖典,而皇明祖訓裡清楚的寫明瞭必須善待宗室,除非是謀逆,否則都要從輕處置,這也是各地藩王肆無忌憚,敢於侵佔軍田和民田的原因,反正最大不過就是一頓訓斥,只要他們不謀反,就永遠不用擔心會受到嚴厲的責罰。
從大明開國到現在,只有謀反的幾個藩王被奪國,其他犯錯的藩王雖然本人被褫奪爵位,但並不除國,爵位大部分都由其弟弟繼承了。
崇禎帝隨即皺眉搖頭:“你還是少年心性。秦王畢竟是太祖血脈,雖然有田見秀和田莊管事的供詞,但呂方已死,並無法直接指證到秦王,如果朕只憑這兩人的供詞就處置秦王,並且除國,天下人能服嗎?各地宗藩必然惶惶……”
“父皇,雖然呂方已死,但天下人會相信,呂方區區一個管事太監,在沒有通報秦王,秦王沒有默許的情況下,他敢命令田莊管事大搖大擺的押著兩百石的糧食送給流賊?朝廷如果不處置,必然會被天下人認為是在包庇。再者,就算不論資糧之罪,秦王身為太祖之子孫,卻無視太祖遺訓,不知體恤百姓,為國分憂,反倒是學起了暴元殘害民眾的這一套,兒臣以為,秦王已經忤逆不孝,太祖在天之靈,怕也勃然大怒,不會認他這個子孫。”朱慈烺道。
“胡說什麼!”崇禎帝猛的沉下臉,叱道。
朱慈烺躬身拱手,作請罪狀。
崇禎帝站起來,負手踱了幾步,臉色焦躁。
“父皇,朝廷嚴明法度,對有罪之人進行懲罰,不僅僅是為了處罰罪人之罪行,更是為了警誡其他人不要試圖挑戰國家之法度,庶民如此,藩王更應該如此。更何況,孫傳庭現在正在陝西練兵,為了籌集糧餉,清理軍田之事惹怒了陝西上上下下的豪紳,而這其中,秦王就是他們的倚仗,如果朝廷論罪秦王,那些豪紳必然偃旗息鼓,孫傳庭能更早更快的練出秦兵,到時剿滅李自成,陝西安寧,中原匪患平息,朝廷就可以全力應對遼東的建虜,兒臣以為,這正是朝廷現在應該做的呀。”朱慈烺再次小心翼翼地說話。
崇禎帝聽到了,不置可否,繼續焦躁的踱步。
朱慈烺拱手,繼續道:“何況,削爵除國,我大明並非沒有過,當年分封在洛陽的伊王朱典楧,侮辱縉紳,笞打朝臣,侵奪學宮,強凌民女,強佔民居。民怨沸騰,百姓怨聲載道,最後世宗皇帝削去伊王爵位,廢為庶人,終身囚禁在河南開封,伊王就此終結。當日聖旨傳到洛陽時,百姓們高呼萬歲……比起伊王當年的罪行,秦王有過之而無不及,伊王當日除,秦王今日又怎能保?”
聽到此,崇禎帝的踱步速度放緩下來,最後停在閣中,望著暖閣的窗欞,默然了很久,然後緩緩道:“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去忙吧。”
“是,兒臣告退。”
朱慈烺行禮,然後退出暖閣。
雖然崇禎帝最後並沒有說如何處置,但朱慈烺知道,自己的話,父皇應該是聽進去了一些,接下來就看內閣朝臣中的那些清流了,只要有人再稍微點上一把火,發揮對付他這個皇太子的那種火力水平,秦王的爵位想保也難。
……
中午,一道聖旨從宮中發出,皇太子將巡視京畿附近的厘金局。
立刻,群臣就都意識到,皇太子是衝厘金稅而去的,厘金局的稅收不到預期,作為政策提出者的皇太子肯定是心有不甘,此番明著是巡視,實際是查貪,那些不乾不淨的厘金局官員怕是要倒黴了。
很快,訊息就在京師城中傳來,那些在厘金稅上有所偷漏的不法商人和商號心中都有些忐忑,擔心被皇太子查出什麼來,畢竟皇太子可不是一般人,在開封擊潰李自成的五十萬大軍,近日又擊退建虜的入塞,創我大明十幾年未有的大勝,是三榜進士督撫都沒有做到過的,這樣的天縱英明,誰人不怕?最重要的是,皇太子是儲君,那些欺瞞監察的官員敢欺瞞太子嗎?
訊息剛在京師傳開之時,皇太子的馬隊就已經離開了京師,往通州去了。
“聽說沒有,太子往通州去了……”
“放心,咱們走的乾淨,除非那些官員自己不想活了,否則絕不敢把咱們供出來……”
訊息剛在京師傳開之時,皇太子的馬隊就已經離開了京師,往通州去了。
除了護衛的武襄左衛,只有參謀司三參謀和張家玉等人隨行,但剛出了城門口,聽到訊息的駙馬都尉鞏永固也追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