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對策(第1/3頁)
章節報錯
感謝“二當家的葡萄”的百元大賞~~
——————
田守信不在,太子府的內部事務,都由杜勳署理,不過杜勳並不能一手遮天,因為這裡裡外外,大大小小,都還是田守信的人,杜勳只能蕭規曹隨,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處理,想要立威或者奪權,都是不可能的。也因此,杜勳心中十分忿忿:他已經向太子殿下舉報了田守信的“逆行”,太子殿下為什麼還不召回田守信,予以重罰呢?
不過在太子殿下面前,他卻不敢表現出任何不滿,滿臉堆笑,小心翼翼地伺候太子沐浴。
對杜勳的心思,朱慈烺看的清楚,而對於田守信的處理,他還沒有做最後的決定。雖然那些“密記”清楚的表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田守信一直在秘密記載他這個太子的每日言行,但這其中究竟意味著什麼?田守信又為什麼要這麼做?還是一個疑團。一切都需要等田守信回到京師,當面詢問之後,才能釐清真相,當然了,朱慈烺並沒有乾等田守信,這段時間裡,他令蕭漢俊和劉若愚兩人分別調查田守信的過往和前事,隱隱已經猜出了一些。
而照朱慈烺原本的計劃,修建禮門結束之後,他就要拿下杜勳,奪其私財,以充軍餉,但現在,在田守信有所疑慮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將拿下杜勳的計劃往
後拖延。
洗了一個澡,換了乾淨衣服,朱慈烺坐在椅子裡,思索糧食困局的破解之道。
杜勳本來想要獻一下殷勤,問一下太子殿下是否需要羹湯?不過剛要張嘴,就看見太子臉色嚴峻,心知太子心情不好,衝到嘴邊的話硬生生地又咽回去了太子殿下雖然還年輕,但皇家血脈,天威難測,又一向節儉,在太子殿下沒有吩咐之前,他還是少說為妙。
“殿下,蕭漢俊來了。”唐亮輕步進入。
見到唐亮,杜勳表面不動聲色,眼神深處卻閃過忿忿和不快唐亮是田守信的親信,仗著是太子殿下身邊人,對他這個主管太監非常冷淡,甚至是刻意疏遠,實在是氣煞人也。哼,等田守信倒黴了,我做了東宮典璽,看我怎麼收拾你!杜勳嘴角掛起冷笑。
“讓他進來吧。”朱慈烺抬頭。
腳步聲響,一身青衫,甚是瀟灑的蕭漢俊到了。
朱慈烺賜座,杜勳和唐亮都識趣的退了出去,殿中只留蕭漢俊。
先謝過太子的座,蕭漢俊撩襟坐下,先稟報長城邊界最新的軍情。據報,馬蘭峪的建虜已經撤退,走蒙古草原,往遼東撤去,牆子嶺外面的建虜也正在整營,估計撤退也是這一兩天了,至於多鐸率領的建虜主力從青邊口出關之後,就向大馬群山,往韃靼草原而去,估計是從蒙古取糧,然後才返回遼東。
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聽到建虜大軍真的已經撤退,朱慈烺心中還是長長鬆了一口氣。
只要建虜不搗亂,京師的糧食危機再嚴重,他也有信心能處置好。
說罷建虜,蕭漢俊轉向內政,將京師糧市和糧商的動向,詳細向太子稟報。
—————————此為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重新整理,如果是半夜,請凌晨重新整理,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
不過張勝和姚文昌卻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