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海參崴(第3/3頁)
章節報錯
直到他看過,工部官員帶來的隆武陛下給他的一封密信,他才是明白。
朝廷克復了遼東,接下來就是遼東大開發,
但在北方看似遙遠,但其實卻是近在遲尺的地方,大明的敵人已經是出現了,為了未雨綢繆,佔據地利,大明朝廷必須為將來可能的大戰早做準備,而作為遼東遠方,最適合成為優良軍港的海參崴,將會是重中之重。
因為路途遙遠,不論運兵還是運糧,都非是透過海路不可,誰佔據了海路,誰就佔領了勝利的先機。
一句話,有了海參崴,大明就可以透過朝鮮清津港,透過海路,源源不斷的運送兵馬和糧草去往遼東的深處。反之,大明就將會處於被動。
張煌言明白了,修建海參崴,是為了防備羅剎人。
此乃國之重任,千秋百代之業,他又何懼辛苦?
“好一個海參崴!”
此時站在船頭,望著海參崴海岸,以及周邊的海景,張煌言豪情萬丈,忍不住吟詩道:“東海長鯨何橫絕,吞吐波濤噴日月,鼓鬣俄成赤羽旗,披鱗都變黃金穴!”
……
京師。
大明朝廷在海參崴設定巡撫、築城、招募百姓,派兵防守的事情,在朝堂上掀起不小的爭議,大部分的官員都以為,這是大炮打鳥,小題大做,即便海參崴十分重要,以遼東巡撫治之就可以了,何必疊床架屋,再設一巡撫,浪費朝廷本就緊張的錢糧?設了巡撫,有官無民,又有什麼意義?
再者,海參崴又有什麼重要的呢?他們實在是看不出來。
僅僅因為那裡海水深,可以駐紮水軍嗎?
“海參崴距離瀋陽兩千裡,距離京師三千餘里,如果不設巡撫,事事都向瀋陽和京師請令,根本是緩不濟急,難以應對,因此,非是設定巡撫不可,從海參崴,雙城子,莫溫河,周邊一千里,都畫入海參崴巡撫的治內。”
“朝廷優先鼓勵向海參崴移民。”
“然後以海參崴為中心,向四邊擴散。”
“海參崴常駐水師,水師操練,熟悉周邊的海情海貌,以向更北面發展。”
“除了水師,還要有步兵精銳駐紮,”
但隆武帝堅持。
從崇禎十五年到現在,經過這麼多的戰事,隆武陛下在軍事上的認知和謀略,早已經為天下人所認可,朝臣都是佩服,加上吳三桂和羅剎人已經有過交鋒,羅剎人確有可能在遼東吞噬大明的疆土,皇權君威使然,海參崴巡撫的設定,最終還是透過了。
只是海參崴遠在遼東,距離大明京師將盡四千裡,且道路不便,往來困難,如果是走陸路,怕是得走一年。如果走海路,又有海浪難測的危險,這樣的地方,即便是三品的巡撫,也沒有官員願意去。
隆武帝親自點將,任命西湖三傑、此時就在海參崴的張煌言為海參崴首任巡撫。
……
今日。
兵部的奏疏呈了上來。
海參崴的修建,需要大量的錢糧,且因為路途遙遠,即便是透過海路運送,也會消耗很多,因此內外反對聲音不斷,很多人都請求停止在海參崴的建設,將所有的兵馬都撤回來,連帶著撤銷海參崴巡撫的設定。
對於這些奏疏,朱慈烺一概不理。
但對兵部計算的錢糧,以及工部的修城圖,他卻是仔仔細細的翻閱,並思索其中可能的不足之處。
海參崴的修建,確實是一筆鉅款,但就歷史和未來海權的發展來看,這筆投資是絕對值得的,現在稍微勒緊一點褲腰帶,就能為後世帶來巨大的收益,令遼東完整,何樂而不為呢?
……
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