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出兵喀爾喀(第2/3頁)
章節報錯
五月。
軍機首輔,武安伯,兵部尚書孫傳庭為帥,大寧總兵李定國為前鋒,徵調張家口塞外三部,喀喇沁騎兵,哈刺慎騎兵,察哈爾騎兵,虎大威的三千營,一共三萬精銳騎兵,戰馬八萬匹,後勤輔兵四萬,車馬千乘,戰炮百門,越過大漠,支援土謝圖蒙古。
出征之前,隆武帝昭告天下,宣佈札薩克圖汗的罪行,並最後一次的向其喊話:現在回頭還來得及,不然等到兵敗被擒、就悔之晚矣!
……
對於出征漠北,朝堂上下是有相當反對意見的,很多大臣以為,遼東戰事尚為完全結束,建虜偽皇帝和多爾袞尚在逃亡之中,雲南的叛亂正酣,朝廷財稅也依然還是捉襟見肘,兵馬也都疲憊,此時不宜遠赴千里,在漠北興起大戰,即便札薩克圖汗有不軌之心,此時也應該暫時隱忍,待大明渡過危機,再大舉興兵討伐也不遲。
但隆武帝卻堅持。
“羅剎國地域廣袤,其君主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痴迷於拓展疆土,這一次在背後支援札薩克圖汗,不過是小試牛刀,試探我大明,如果我大明不能果斷出擊,斬斷札薩克圖汗這支手臂,令羅剎人知道我大明的厲害,那麼,羅剎人就會得寸進尺,繼續支援札薩克圖,等到札薩克圖汗成了氣候,我大明再想要平定喀爾喀,其難度就會增加數倍,甚至是數十倍。”
“因此,即便是勒緊褲腰帶,也要迅速平定喀爾喀,斷絕羅剎人的野心。”
“武安伯乃我大明良帥,李定國虎大威更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將,李定國的軍中,更有四千車臣蒙古的降卒,熟悉地形,我軍器械精良,車馬充足,朕料,多則一年,少則半年,喀爾喀必有大捷傳回!”
……
五月末。
雲南捷報傳來。
馬士英統帥黃得功和劉良佐,兵分兩路入滇,在擊破兩路叛亂土司的堵截後,一路往昆明挺進。聽聞堵截失敗,已經攻到昆明附近的吾必奎和沙定洲急忙撤回老巢,三月,官軍主力成功抵達昆明,和雲南巡撫瞿式耜,沐王爺沐天波會師,隨後,馬士英統兵殺向沙定洲。沙定洲自知不敵,放棄老巢,攜帶所有,去投靠吾必奎,吾必奎接納之,兩人聚兵三萬,憑藉易守難攻的城寨,負隅頑抗。
現在,馬士英統帥黃得功劉良佐以及雲南本地兵馬,已經將吾必奎所在團團圍住,正在日夜攻打。
朱慈烺看罷欣慰,馬士英雖然沒有治國的能力,能統兵能力還是可以的,起碼對付流賊和雲南貴州的土司,肯定是足夠了。
因為馬士英統帥大軍入滇,臨時各省物資源源不斷,貴州、四川、廣西通往雲南的官道,顯出了狹窄老舊,常常會因雨斷路,有鑑於此,朱慈烺在給各省督撫的批示中,常常會有一句話,那就是:但有閒暇就修路、就架橋。
要想富先修路,前世裡的這句話,放在這一世裡同樣正確。
有了通暢的道路,才能將龐大的帝國連線在一起,不但有利於經濟,更有利於統一。
當然了,除了錦州通往瀋陽,京師通往開封,這兩條國家主幹道需要在三年之內全面貫通之外,其他各省道路,朱慈烺並沒有明確時間的要求,只是希望各省量力而行,他可不希望大興土木,動用民夫,加大百姓的負擔,令剛剛太平的天下,再起波瀾。
“陛下,太子殿下回宮了。”田守信笑著來報。
“哦。”
朱慈烺臉上露出笑,起身往端本宮而去。
……
今年開學季,內廷主辦,首輔蔣德璟親自題寫校名的“京師第一公立中學堂”,又迎來了一批十二歲左右的新學生,算上前兩屆,這已經是第三屆了,作為校長,顧炎武在開學典禮上,望著下面一張張稚嫩的面孔,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以報效國家,造福百姓。
雖然是內廷主辦,有皇家背景,老師也都是一時之大家,但第一中學堂的學費卻是相當的低廉,而且不設身份門檻,不論你是勳貴,文臣,武將或者是商人百姓,任何適齡孩童都可進入,因此京師的家長們趨之若鶩,所有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兒子送到第一中學堂就讀。
不過想要進入第一中學堂還是有關口的,那就是考試。
在四書五經之外,還需有一定的數學、物理知識,如此方能透過考試,也才能進入第一中學堂。
這十年來,隨著科舉考試的改制,數學物理等學科漸漸的深入人心,再沒有人覺得這兩項是廢科,是無用之學了,不過這兩項畢竟是新學科,能請的起老師的,大部分都還是富貴人家,因此就第一中學堂的新生來看,基本都是非富即貴,寒門出身的少之又少。
所以每到放學之時,第一公立中學堂的門口,就會馬車雲集,呼喚“公子”“少爺”之聲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