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第二次松錦之戰(四)(第2/3頁)
章節報錯
於是,他們奮力搏殺,死守待援。
很快,援兵就到了。
最先到達的是馬科、劉良佐部,他們追的稍慢,正躲過了阿濟格設定的包圍圈,孫閣部有軍令到,要他們接應高傑王光恩王允才部,他們不敢怠慢,急急衝將上來。
不久,虎大威劉肇基李過的援兵也到了,這三部都是剛才沒有參戰的生力軍,尤其虎大威和劉肇基,他們麾下的三千營和山海兵,都是滿額滿員的精銳騎兵,李過雖然兵少,但心中卻抱持了贖罪雪恥之心,勇猛不亞於虎大威和劉肇基。三部聯合衝到,將外圍的蒙古騎兵撞的人仰馬翻。
“殺啊,活捉阿濟格!”
虎大威一進戰場,就扯著大嗓門,驚天動地的呼喊。
花馬劉良佐奔馬向前。
李過不吱聲,只是張弓急射。
李巖和劉體純留守河套,這一次出征,只有李過。
包圍圈裡的明軍士氣大振,建虜士氣則開始消沉,上上下下都已經是懷疑,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吞掉包圍圈裡的明軍?
沒有戰鼓,只有建虜蒙古人的號角,嗚嗚吹個不停。
馬蹄滾滾,塵土飛揚,刀光劍影和慘叫血雨……
雙方騎兵衝撞,連續激戰,將剛才沒有進行的騎兵大會戰,在戰場幾十裡之外,重新又進行了一遍。
而原本的伏擊戰,也變成了一場正面迎擊戰。
這中間,阿濟格調兵遣將,用盡所有,想要將圈中的高傑王光恩王允才全殲,但就是做不到,三部在包圍圈裡死戰,外圍的明軍不斷向裡面突擊,彼此呼應,頑強的擋住了建虜騎兵一輪又一輪的突襲。
阿濟格憤怒的看到,就整體戰局來說,“大清勇士”竟然是不佔上風!
“無用的奴才!”
即便是伊爾登率領身穿兩重鐵甲,悍勇無比的兩白旗精銳白甲兵也無法突破、擊潰明軍的防守,不唯現在的明軍騎兵統統也都是重甲在身,訓練有素,也不唯許多明軍精銳騎兵都攜帶有短把鳥銃,常常能在危急時候拿出來救命,更因為明軍士氣高漲,各部沒有退怯,誰也沒有拋下同袍,轉身逃跑的念望。
不全是因為精忠理念和思想教育,更因為明軍現在軍紀森然,實行連坐法。
上級為下級“連坐”擔保,如下屬臨陣脫逃,上級與其同罪,如此,上級為了保命,就會對下級嚴加訓練和管理,並及時撤換無能之輩。
此外,下級為上級生命“擔保”,如果下級拋棄上級自行逃跑,導致上級陣亡,則下屬一級全部處死。
不但他們自己處死,就是他們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普通士兵之間亦是連坐。
現在可不是過去,朝廷投鼠忌器,擁兵自重就可以自保,左夢庚之後,所有總兵都老老實實,再沒有人敢心存僥倖,陽奉陰違,對抗朝廷的命令,對於觸犯軍法的人,朝廷絕對是說殺就殺,一點拖延,一點情面都不給的。
因此,沒有人敢擅逃。
某種意義上說,大明軍中的連坐法,和建虜的主子戰死或者被俘,身邊親衛一律處死,家人罰沒為奴的酷法,其實是一脈相承,都是為了震懾士兵,令他們不敢逃,不能逃。
今日就是如此。
逃跑是死,但戰死卻有巨大的榮耀,入英烈祠,家人也能得到優厚的撫卹,即便某一個人想逃,身邊人也不會讓他逃的,因此,習慣成自然,所有人都只想著突圍,死戰。
這和過去的人心渙散,聽到建虜就腿軟,死了誰苦了誰,跑了誰贏了誰的情況完全不同了,加上高傑王光恩王允成三人又都是悍將,他們能苦苦支撐,不為建虜擊破,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
軍旗之下。
阿濟格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戰報時時傳來,某某輕車都尉戰死,某某受傷,正藍旗副都統宜巴里率隊衝鋒,肩膀重箭,墜馬受傷……
阿濟格氣的捂嘴咳嗽,手心裡的鮮血,越來越多。
如果不是身體不允許,阿濟格一定會親自揮刀衝陣,看南軍的腦袋是否變成了鐵打的?但現在他有心無力,連拔刀的力氣都是沒有,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戰況越來越往難以預料的方向傾斜……
當遠方煙塵大起,佟翰邦吳三桂陳永福劉耀仁又趕到,明軍步兵主力就在後方不遠,孫傳庭的大纛也漸漸出現之時,立馬在阿濟格身邊的圖爾格再也忍不住了,他抱拳,痛苦的說道:“王爺,明軍勢大,我軍不能再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