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第二次松錦之戰(十七)(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其間,侯方域參加科舉,隆武三年中舉,四年又中了進士,真正的有了官身,隆武帝遂提拔他為工部主事,主管天津船廠事務,為建造大明自己的三位戰艦做準備。
今日面見陛下,侯方域侃侃而談,所言有物,已經不是當年那一個,只知道風花雪月,琴棋書畫,但卻不通實務、無有大用的名公子了。
就造船來說,就眼下的人才,侯方域絕對可以稱作大明第一人。
朱慈烺很欣慰。
能在歷史留名的,都絕不是一般人物,前世裡,侯方域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一世,他終於可以發揮他的才能。
這是他的幸運。
這個時代,像侯方域這樣的文人有很多,如果他們都能像侯方域一樣,在風花雪月的詩詞之外,另外能掌握一門時下的科學,不論造船,數學,物理,化學,冶金,建築……全社會蔚然成風,學習基礎科學,解放思想,開拓眼界,積極研究,那就不止是個人的幸運,而是整個大明的幸運了。
而這,正是朱慈烺一直在努力和期盼的。
“陛下,現在建造三桅戰艦的幾個難點,臣已經琢磨透徹,並從西夷請來了幾十個曾經建造三桅戰艦的工匠,做了小規模的實驗,但是朝廷允許,撥下錢糧,三桅戰艦,立刻就可以建造。”侯方域信心很足,做事情的心也很急切。
……
幾天時間,轉瞬即過。
鞭炮響起,滿天煙花,全城歡樂之中,隆武七年的春節,如約而至。
雖然松錦之戰依然還在進行中,雖然建虜阿濟格依然死守錦州,雖然多爾袞的二十萬大軍依然還在錦州城外的原野中,和大明緊張對峙,但大明朝堂上下,卻都已經嗅到了勝利的希望,不止是因為建虜在臘月二十萬的大敗,也不止是因為大寧義州的節節勝利和孫傳統穩重統帥,而是因為所有人都看出了建虜已經快要支援不住,搖搖欲墜的敗相。
建虜傾國而出,國中空虛,秋收春耕無人住持,大明根本需要和建虜決戰,只要繼續拖延,就可以生生地將建虜耗死。
這種膚淺的道理,誰人都懂的。
所以和前一次朝堂上下都催著洪承疇速速決戰不同,這一次,所有人的心思都安定的很。
為了供應前線幾十萬將士的所需,大明雖然也十分艱難,幾乎掏空了所有,還借了一屁股的外債,但終究還可以支撐,而戰事之外,大明的財政狀況,其實是在逐漸好轉中的,不論鹽稅、田稅、茶稅、市舶稅、厘金稅都是逐年增加,但是戰事結束,大明很快就可以作財政收支平衡,這一切,都讓人欣慰和振奮。
群臣抱持謹慎的樂觀,但內閣軍機處,連同隆武帝本人,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每日裡,推演戰事不斷,而在通往寧遠錦州的官道上,大雪剛過,就有專人清掃積雪,隨後,四輪馬車轔轔而過,載著大軍所需的萬千物資,源源不斷的往前輸送……
正月二十,遼南訊息傳來,復州近海一代的冰面,已經開始消融,漸漸可以行船了,而鳳凰城一代的氣溫也可以回升,也就是說,因為去冬大雪嚴寒,不得不停止的鳳凰城和復州之戰,已經可以重新開啟了。
對大明來說,勝利的籌碼,又多了兩枚。
“多爾袞不會坐以待斃,如果你們是他,你們覺得,他下一步會如何做?”
軍議中,隆武帝朱慈烺問。
……
錦州。
和大明京師的歡樂氣氛不同,被圍半年之後,這裡死一般的靜寂,雞犬不聞,大約都被宰殺乾淨了,城市的天空是灰暗的,一隻飛鳥也不見,街道上不見一人,舉目望去,一點豔麗的生機都沒有,若不是城頭還飄著建虜的龍旗,還有守城士兵在城頭不停的走來走去,幾乎就要被誤以為是一座沒有人的死城。
但在死寂之外,錦州城的城防卻一如既往的在運轉中,建虜八旗兵,蒙古兵,漢軍旗,分守各處,職責分明,雖然已經斷糧,軍心浮動,但在嚴厲軍紀的慣性和建虜白甲兵的殘酷監視和鎮壓之下,守城的各項工作和職能,依然照常進行中。
每日清晨和下午,是一天兩餐的軍中開飯的時間。
對飢餓無比的錦州守軍來說,這是一天中唯二的兩個慰藉,雖然粥米越來越稀,和水一般的清,但終究是有一口吃的,不像城中的隨軍家眷和百姓,在吃草根,扒樹皮之外,已經開始大批、大批的餓死了。
又聽說,已經有人在悄悄的煮食人肉了,但只是聽說,卻並沒有人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