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軍旗之下。

舉著李定國一直緊盯察哈爾的動向,但見到阿布奈的大纛搖動,後撤離開,周邊各部察哈爾也都往東面而動時,他知道,阿布奈要跑了,於是放下千里鏡,高聲說道:“阿布奈要跑了,命令,清除障礙,扔掉重甲,全軍輕騎追擊!”

“殺~~”

得了命令,大寧騎兵扔掉重甲,只輕甲或者無甲,連哈刺慎騎兵一起,向察哈爾騎兵追去。

明軍主力大軍趕到,隨時都可能被包圍,察哈爾騎兵人心惶惶,無心戀戰,只想著逃跑,大寧騎兵和哈刺慎騎兵猛烈追擊,緊咬著他們的斷後人馬不放,雙方你追我趕,在草原上展開激烈搏殺。

於是,草原上少有的情況出現了,只有六千人的大寧和哈刺慎騎兵,追的一萬人的察哈爾騎兵在草原上玩命的奔跑,連回頭戰一場的勇氣都沒有了。

也正是因為他們跑的快,才沒有被左右兩翼的張家口塞外三部包抄。

一口氣逃出二十里,直到遠遠看見義州城,察哈爾騎兵才停止了逃亡,

他們在義州城下重整旗鼓,簡單清點,發現只剩下八千人不到了,出征時的一萬兩千騎,竟然有四千騎,糊里糊塗的就葬送在了這半日的戰事裡,等於察哈爾蒙古的整體戰力,忽然就被削去了三分之一,阿布奈又羞又怒,快馬進城,一句話不說。

不止是阿布奈,所有的察哈爾將領都覺得被李定國和哈刺慎如此追擊,太過丟人和狼狽,有義州城在,城中還有三千兵馬,何必怕李定國和哈刺慎的六千人馬?於是,老將素達尼策劃著,準備對追擊的李定國來一次反擊,以重新振作軍心。

但這時,明軍主力大軍陸續趕到了。

先是張家口塞外三部和寧遠騎兵營,有他們的匯合,城外明軍一下就增加到了萬人,原本想要出城而戰的察哈爾騎兵立刻就龜縮了。

黃昏時分,薊州兵,玉田兵,永平兵,護衛著孫傳庭,以及三千秦軍步兵趕到,各路兵馬加在一起,浩浩蕩蕩,兩萬餘人,在義州城西紮營,連綿數里,旗幟招展,軍容壯麗。

察哈爾各部閉門不出。

而在這之前,當聽聞阿布奈戰敗,李定國殺帶兵到之時,原本駐紮在義州城南的喀喇沁右翼見事情不妙,嚇的立刻拔營走人,往錦州退去了。

……

“你說什麼?”

“混蛋,誰叫阿布奈出兵的?難道他沒有收到本王的命令嗎?”

就在阿布奈領兵出征之後,沒有能攔住的都克喀禮就急忙派人通報給了阿濟格。

阿濟格聽罷大怒,對這個不聽話的察哈爾越發厭惡,於是,不敢耽擱,急急統兵,率領馬步兵一萬人,往義州而來,不想剛行到了半途,就撞見了逃回的喀喇沁右翼,聽聞阿布奈擅自出擊,結果大敗,現在明軍主力已經抵達義州城下,兵馬極盛之後,阿濟格的怒氣不可遏制,哇哇大叫,直恨不得將不聽命令的阿布奈揪到身前,一刀宰了!

但再多的怒火也無法改變阿布奈戰敗的結局,阿濟格冷靜下來之後,一面帶兵繼續救援義州,一面修書向盛京彙報。

不過阿濟格並不是求援,而是說明情況。

“老十四你勿用擔心,但使我阿濟格在,定保錦州義州的安穩。除非南朝再大舉增兵,或者是隆武親來,否則,我不用盛京再添一兵一卒!”

為什麼這麼寫?因為身為錦州的前線統帥和大清的英親王,阿濟格清楚的知道,現在的大清已經不比崇德年間了,不但兵馬減少,而且糧草輜重十分的匱乏,去年的遼南大戰更是耗費了大清內外所有的府庫,加上朝鮮叛離,大清失去了外部的援助,內部也因為明國的封鎖,而越發的舉步維艱,就現在的情況,他的弟弟,輔政王多爾袞最擔心的就是錦州前線不穩,以致於他不得不帶兵前來救援。

因此他要安弟弟的心。

錦州有我,萬事無恙。

……

第二日下午,阿濟格率領一萬多馬步兵連同喀喇沁右翼蒙古,趕到義州。

離著四十里,他就得到了軍報。

明軍在義州城下大營,但並沒有全面圍困義州,也沒有攻城的動作,而是派出多路騎兵,開始掃掠義州周邊的田莊。

所謂的田莊,也叫屯,是建虜農業生產的基礎單位。錦州和義州,以及義州周邊百十里之內,每隔三五里,就會有一處田莊,大的田莊有上千人,小的也有幾百,莊中少量的建虜或者是蒙古人為管理,大部分都是擄掠來的漢人包衣,這些漢人包衣辛苦勞作,耕種周邊田地,每年都能能為錦州義州守軍提供大量糧草,是錦州義州基本能自給自足的最大保證,一旦這些田莊都被明軍掃掠,漢人包衣都被帶走,那短時間之內想要恢復就不可能,以後錦州義州的錢糧,都需要全部從盛京運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