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彈劾鄭芝龍(第1/3頁)
章節報錯
……
三月二十。
遼南經略高鬥樞上疏,徵東將軍、遼東總兵官周遇吉已經率兵邁過鴨綠江,將建虜的鎮江堡團團圍住,施行圍點打援之策。
為了策應,金州副將閻應元亦已經率兵離開金州,往平洋河和復州而去。
此兩戰並不為奪取鎮江堡和復州,為的是疲憊、攪擾,令兩地的建虜不能安心的春播。但是建虜大軍大舉來援,周遇吉和閻應元立刻就會撤兵。等建虜援兵離開,他們又會再次返回,如此往復,令建虜兵馬疲憊,想要決戰而不得,再進一步,想要蕩平朝鮮和遼南,又沒有那般的實力,那種困境,想來也令人絕望。
……
三月二十九日。
甘肅巡撫呂大器報。
前獻賊張獻忠之義子,僥倖從湖廣逃脫的劉志,在金縣秘密舉事,聚眾造反,聲勢浩大,呂大器得報後,迅速帶領臨洮總兵鄭嘉棟前去撲滅,經過激戰,將賊人全部殲滅,但賊首劉志和其親信十幾人,卻是逃走了。
事後審訊得知,這股賊人早有謀劃,對於金縣的選擇,也是煞費苦心,只是三邊總督孫傳庭其時尚在西安,六萬秦兵朝夕可至,劉志不敢妄動,等到孫傳庭離開陝西,秦兵精銳也有調遣之後,劉志覺得機會來了,於是才忽然起事。
只不過,願意跟隨他的人,比他想象的要少的多,周邊州縣也沒有人響應。根本沒有他所期盼的,一呼百應,星星之火,開始燎原的景象。
劉志雖然學習張獻忠的辦法,裹挾了不少的民眾,但終究不是官兵的對手。
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
“劉志……”
如果是剛剛穿越,如果是剛剛知道劉志身份的時候,朱慈烺一定是心潮澎湃,想起前世的過往,但現在見到劉志的名字,知道他在甘肅陝西造反,朱慈烺第一想到的,卻不是前世,也不是他和劉志尚沒有了結的恩怨情仇,而是陝西甘肅的民情,以及三邊邊疆的穩定。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好像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時代和隆武皇帝的身份。
近來,他也越來越少的夢到前世了。
前世的過往,好像是越來越遠了。
縱然都是穿越者,縱然劉志還在逃,但朱慈烺卻有無比的信心,劉志縱然學到了張獻忠百分百的本事,是一個燃燒的大火苗,也知道一些歷史,但此時的大明,已經沒有了遍地的乾柴,火苗再是熱烈,怕也是燃燒不起來。
所以,朱慈烺一點都不擔心。
……
四月初,
位在紫禁城對面十王府之內的內府書院,開課了。
所謂的內府書院,乃是隆武帝為京師勳貴、重臣子弟特意開設的大學堂,只招收十歲到十二歲的適齡孩童。
只有勳貴後代,或者是對國家有功,還有那些戰死英烈的子侄,才有資格進入內府書院學習。和一般的書院學堂不同,內府書院不止教授聖人之學,而且還有數學、幾何、物理、農業、地理等新式學科,都是將來皇帝陛下在殿試之時要考試的題目,所請的老師更都是天下大才,除了專職的老師,還有御史方以智、工部郎中陳子龍等常常為陛下講經之臣為兼職,師資力量可謂是雄厚。
內府書院一出,立刻在京師掀起小小的轟動。
因為京師有傳言,說,明後年的秋試,也就是各省的舉人考試,在聖人之學外,將會加入三門新式學科,雖然不知道會是數學物理地理幾何中的哪三科?但不管是哪三科,都會對秋試和大明的科舉產生巨大的衝擊。
據說,朝中大臣正在竭力勸說和阻止陛下。
遠在蕺山書院的大儒劉宗周更揚言,如果陛下擅改秋試,加入歪門邪說,他就要絕食。
雖然反對者甚多,但陛下好像不為所動。
明眼人都已經看出,大勢已經是不可擋,從陛下施政方略和過去的例子看,秋試改制終究是要實行的,所以,為了前途計,數學物理地理等新式學科,當然是學的越早越好。
……
內府學院的推出,是朱慈烺斟酌思索之後,作出的選擇。
現在的大明百姓大多處於文盲狀態,且很多都是世代文盲,大字不識一個,作為社會精英階層計程車紳則沉溺於八股試帖之中,每日風花雪月,之乎者也,渾然不知道世界已經大變,中華即將落後,雖然他在殿試裡強行加入了新式學科,讓科技之風,緩緩吹進這領先世界千年的帝國,但這依然不夠。
現代國家有兩個必備的基礎,一個是開民智、另一個是興民權。
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