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兵馬雲集(第3/3頁)
章節報錯
今日,濟爾哈朗得到通報最後一批收復金州旅順的大軍,也就是滿八旗的主力,在鑲紅旗旗主多羅郡王羅洛渾、固山貝子愛新覺羅屯齊、大學士剛林,鑲黃旗都統譚泰、正藍旗都統河洛會的帶領下,距離復州不到二十里了。
而在他的強力要求下,孔有德的重炮以及漢軍八旗的重型火器都被調撥,此時距離復州也不過五十里了。
此次,為了收復金州旅順,大清動用了六萬兵馬,除了他鑲藍旗傾巢出動,將盛京、撫順的兵馬全部抽空之外,兩黃旗兩白旗也出了不少的精銳,漢軍旗更是抽調了六旗的精銳,蒙古旗出騎兵,等於多爾袞將全國一半的兵力,都交給濟爾哈朗了。
但圖爾格督帥的兩萬朝鮮兵,卻是出了意外。
據報,朝鮮兵逃亡嚴重,朝鮮帶兵將領無法制止,圖爾格雖然下了嚴令,逃亡即斬首,每日紮營的時候,又嚴密提防,親自巡查,但朝鮮兵還是一日少過一日,圖爾格氣的哇哇叫,但卻也沒有辦法,現在,他們行軍緩慢,還沒有到莊河,想要按期抵達,已經是不可能了。
時間緊迫,容不得再等,即便朝鮮兵不到,收復金州旅順之戰也要按計劃執行。
而隨羅洛渾等人到來的,還有皇太后身邊的親信大太監,手持福臨小皇帝的聖旨。
因此,濟爾哈朗親自迎接。
很快,鑲黃旗,鑲紅旗,正藍旗的大纛出線。大清八旗兵強馬壯,浩浩蕩蕩而來。
濟爾哈朗下馬迎接。
大太監宣旨,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大聲宣讀聖旨,任命濟爾哈朗為征討大將軍,收復遼南。
這一次為了催濟爾哈朗用命,多爾袞少有的,對濟爾哈朗賦予了完全的軍政大權,連新練、被多爾袞寄予厚望的鳥銃兵也全部拉到了復州,供濟爾哈朗調遣。
多爾袞對濟爾哈朗的支援不可謂不大。
但濟爾哈朗心知肚明,多爾袞這一次這麼大方,可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多爾袞自己。
遼南成敗,不止關乎濟爾哈朗,也關乎多爾袞,更關乎大清的命運,因此,不論彼此有多少的嫌隙,這一次他們兩人都必須團結起來。
濟爾哈朗跪拜:“臣領旨謝恩。”
得了聖旨,濟爾哈朗意氣風發,
晚間,濟爾哈朗召開軍議。
帳中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
除了濟爾哈朗這一位王爺和羅洛渾這一位多羅郡王之外,還有愛新覺羅尚善、愛新覺羅屯齊這兩位年輕宗室的後起之秀,大學士剛林,蒙古旗噶哈、兵部侍郎兼參政洪承疇、鑲藍旗都統艾希禮,鑲黃旗都統譚泰,正藍旗都統河洛會。
此外,漢軍正黃旗都統巴顏,鑲藍旗都統李國瀚,正紅旗都統吳守進、鑲紅旗金礪,正白旗都統石廷柱,鑲白旗都統馬光遠也都被徵調了。
幾個漢軍八旗的都統中,以馬光遠的資格最早,投降建虜也最早,原本他是漢軍正白旗人,領過重炮兵,但在前任漢軍鑲白旗都統祖澤潤兩度被大明俘獲,最後在通州投降之後,黃太吉在軍中臨時欽點馬光遠為漢軍鑲白旗都統,其後黃太吉雖然死了,但他臨死前的安排,被多爾袞保留。
此時,馬光遠坐在帳中,已經顯出鬍鬚斑白,座中諸將,屬他最老。
漢軍八旗,這一次一共來了六旗,除了漢軍正藍旗佟圖賴跟隨阿濟格守錦州,鑲黃旗劉之源留在瀋陽警戒之外,其他六旗都到了。
而除了六旗,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那就是被建虜封為“懷順王”的耿仲明。
耿仲明,字雲臺,時人又呼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於遼東蓋州衛,崇禎初為登州參將,孔有德叛亂時,為孔有德內應,攻陷登州,後隨孔有德一起渡海投降建虜,被封為懷順王。
歷史上,耿仲明隨清兵入關後,鎮壓各地義軍,順治六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不久因為私藏逃人,畏罪自縊。
因自縊,所以被寬大處置,保留了爵位。
其子耿繼茂繼承。
其孫就是隨吳三桂一起反清的耿精忠。
康熙十二年,清廷下詔撤“三藩”,十三年,耿精忠自稱兵馬大將軍,蓄髮恢復衣冠,從福建起兵,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軍鎮壓,遂降,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後,被清廷凌遲處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