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人都能看出的事情,山東按察使湯有慶,同時也是王永吉左膀右臂的湯有慶卻彷彿看不出,他畢恭畢敬的迎接兩位欽差,沒有任何的疑慮和憂心。

晚間,湯有慶簡單設宴,為兩位欽差洗塵。

朱聿鍵問起山東災情和金礦之事,湯有慶一一稟報,濟南知府王喬則做補充。

他們兩人所說,和朱聿鍵、方以智事先了解的情況差不多。和河南相比,山東災情雖然也很慘重,但受災面積卻比河南小,災民數目沒有那麼多,在制臺大人和布政使大人親往坐鎮的情況下,災情正在逐步控制中。

稟報之中,湯有慶和王喬兩人都對“制臺大人”愛民如子、親到災區,感佩不已。

說到金礦,兩人卻都是帶出了一些猶豫。

歷朝歷代,對礦業開採都十分慎重,除了前文所說的各種理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為地方官員都忌憚,那就是“防患”,礦工都是年輕力壯之人,手裡的開採工具也都可以作為兵器,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官吏盤剝,奸人挑唆,稍微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會爆發叛亂,一旦叛亂髮生,那麼地方官員將是第一責任。

皇明歷史上,只有記載的礦工大亂就發生過好幾次。

因此,對於礦業的處置,地方官員歷來都是小心又小心。

這一次,山東總督王永吉雷厲風行,用兩年時間禁絕盜採,整飭金礦,到現在雖然初見成效,但接下來的“投標承包”能否順利實行,湯有慶和王喬卻都有點不敢保證。

“投標承包”制是一個新鮮的制度,很多大商人不瞭解,也沒有信心,對朝廷是否能踐行承諾,都還有疑問。

而一些原本在金礦有差事的世襲職位者,擔心金礦承包出去之後,自己丟了飯碗,此時一直在申訴反對,為了安撫他們,總督衙門花費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一旦處置不當,引起騷亂,那就是大禍。

因此,湯有慶和王喬都有些保留。

而這些原因,朱聿鍵和方以智也都是心知肚明的,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陛下才沒有急於推行。只是形勢忽然有變,這才不得不加以催促。

“就這樣吧。還請臬臺大人,將金礦名冊和所有一干大事記載,立刻送來,我和方御史要連夜檢視。”

簡單用過,又聽完湯有慶和王喬所說,朱聿鍵立刻起身。

湯有慶和王喬相互一看,心說這一位的前唐王果然是傳說中的一樣,不但不苟言笑,而且極為勤勉,連一絲時間都不耽擱。

……

夜晚。

朱聿鍵和方以智兩個人在燈下,仔細翻看查閱,不時和京師帶來的資料進行對比……

暗夜。

城南秘密宅院。

一箇中年人全身縞素,動也不動的盤坐在靈前。

一人輕步走進來,向他小聲稟報。

中年人慢慢睜開眯縫的眼睛,疲憊的眼睛裡忽然露出鋒芒……

……

第二日,朱聿鍵和方以智一早就離開了濟南,在十幾個錦衣衛的簇擁,湯有慶陪同,濟南參將派兵保護之下,往沂水河而去。

注:山東總兵的駐地並不是濟南,而是臨清,以保護運河要地,加上黃河決口,造成大災,山東總兵尤世威此時正帶兵在災區維持秩序,不在濟南和臨清。

山東金礦在大明朝數一數二,而就其金礦資源來說,分為魯西、膠東兩處,膠東以招遠金礦、棲霞縣最有名,而魯西金礦則是分佈於兗州府青州府的沂水河、泗水河等河谷之中,就管轄來說,魯西為山東巡撫兼總督的王永吉直管,招遠金礦和棲霞縣卻是歸登萊巡撫楊廷麟,雖然就位階來說,楊廷麟在王永吉之下,要聽從王永吉的指揮,但因為隔著一個楊廷麟,王永吉很多事情就無法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朱聿鍵和方以智這一次身負重命,不敢怠慢,他們決定親往沂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