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喇沁左翼潰散,右翼逃竄,哈刺慎右翼歸順大明之後,從張家口一直到喜峰口,這六百里的蒙古草原,已經全數為大明所掌握,今後建虜再想悄無聲息的從這裡繞道入關,已經是不可能了,但要想真正保證這一段的安全,大明還需要再做一件事。

那就是重建大寧衛。

大寧衛為朱元璋所設立,最初涵蓋的範圍,就是喜峰口外四百里的周邊,其目的就是拱衛長城,防止外敵入侵,最初,大寧衛由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鎮守,當時,大寧衛東連遼左,西接宣府,兵馬將近十萬,是為大明第一巨鎮,但是大寧衛在,不論建虜還是蒙古,都休想騷擾喜峰口長城。

可惜的是,靖難之役時,朱棣拖著寧王造反,為了斷絕寧王的後路,派人燒燬了寧王府,將大寧衛變成了一片廢墟,

造反成功後,朱棣擔心寧王向自己學習,也來一次靖難,於是將寧王遷往內地。

以至於百年之後,寧王的後裔還有怨念,在南昌舉兵謀反。

不過卻成就了王陽明。

那就是後話了。

大寧衛被毀,寧王內遷之後,喜峰口長城之外,這一大片的土地就被蒙古人所佔據,現在雖然重歸大明,但大明要想真正徹底的解除喜峰口的危險,為後代子孫謀太平,就非是重建大寧衛不可。

……

軍機處。

燈火輝煌,軍機重臣以及各級參謀,正在商討重建大寧衛的事宜。

要重建大寧衛,就得修建城池,但建城非是容易,需要從長計議,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大寧衛的人事架構先組建起來。

當初朱元璋派寧王鎮守大寧衛,朱慈烺不可能放一個王爺,但非是一個大將不可,不然不足以震懾周邊蒙古。

……

臘月二十三。

小年。

李定國返回牆子嶺,沒有俘虜,只有一顆顆的人頭齜牙咧嘴,或怒目或驚愕,足足載了六輛大車。

密雲巡撫楊蕙芳親在長城之外迎接,見到六百壯士出關,回來卻依然還有五百人時,不禁又是驚歎又是喜悅,對李定國的統兵作戰能力視為天人。

……

臘月二十六日。

京師處處張燈結綵,歡樂喜慶,所有人都在為過年做準備。

二十六燉豬肉。

感覺今年空氣裡的燉肉氣息,比往年濃烈了很多。

三年的休養生息,大明元氣有所恢復,京師的人口更是增加了不少,百姓們的生活雖然還是困苦,但比起過往的朝不保夕,終是有了很大的緩解,逢年過節,終於是可以燉一點肉吃了。

“李將軍到京了,快去看啊~~”

中午時分,京師永定門忽然掀起了人潮,

一連十日,李定國的名字已經蓋過了馬嘉植,成為京師最熱烈的討論,現在他本人來到京師,而且聽過還帶回了無數顆蒙古人的人數,是為大明幾十年的第一次,百姓們如何能不轟動?

在這之前,大明朝最勇猛最年輕的總兵,乃是吳三桂,吳三桂20歲時,就展露頭角,成為遊擊將軍,23歲為參將,25歲為副將,崇禎十二年時,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方一藻、總督關寧兩鎮御馬監太監高起潛,報請朝廷批准,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李定國今年剛二十六,算起來比吳三桂當年還年輕一歲。

……

“來了,來了!”

永定門前。

內閣首輔蔣德璟,次輔同時也是兵部尚書、軍機處首席大臣李邦華正在迎接。

李定國是武將,內閣首輔是文臣之尊,兵部尚書是武將之首,兩人同時在城門口迎接,可見朝廷對李定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