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闖營是否真的歸順,真的能堅守,孫傳庭依然抱有一絲的懷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給闖營調一個月的口糧鹽巴和少量的藥材,待闖營做出實際的行動之後,再給後續的糧草,至於兵器甲冑,因為事關重大,他仍需要考慮雖然他心裡早就已經明白,李巖所為的“拋磚引玉”的計劃,事先肯定已經是經過了當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輕易點頭,不止是因為他身為封疆大吏,掌握三邊軍政,肩膀上擔負著保衛三邊邊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對陛下的聖旨,但是有錯,他也會據理力爭,而不是委屈服從,更因為他清楚知道,如果計劃出了叉子,這個罪責,不會是皇帝,只能是李巖和他兩個人承擔,李巖一個豎子,死不足惜,但他卻不能讓自己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謹慎,嚴密審查,但是李巖的計劃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會輕易執行的。

從開封到京師,孫傳庭一路思索,時不時就會拿出李巖的密信和手繪的白城子的城防圖觀看。而就在快到京師時,他收到了趙光抃傳來的一個新訊息,那就是李過已經秘密入塞,進了榆林府,見了延綏巡撫趙光抃,趙光抃說,李過立排眾議,不顧闖營其他將領的強烈反對,親自入關,拜見於他,並向朝廷請罪,看起來不似作偽……

如此看來,闖營是真心歸順,如果闖營真能吸引沃爾都司的主力大軍,他六萬秦兵出長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將沃爾都司的主力殲滅在白城子的附近,並非不可能,一旦沃爾都司的主力覆滅,修牆建堡之事,就不用那麼著急,收復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財力,就可以大大減少……

而就在到達京師之時,兵部侍郎、孫傳庭的老友張鳳翔親自在城門前迎接,兩人見面,寒暄密談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佔據和收復河套之事。和孫傳庭對闖營的懷疑不同,張鳳翔卻以為闖營流落塞外,已經是窮途末路,即便騙到一些糧草兵器,對他們的困局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糧草和兵器,就能換取計劃成功後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還是可以斟酌的。

聽完之後,孫傳庭不再猶豫。

“給趙光抃令,令他調撥一百盾,兩百弓,兩千箭,兩百長槍,三十副棉甲,交於李巖……”孫傳庭寫了命令,令人快速傳回延綏。

……

京師。

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了李巖的信。

其實在幾天之前,延綏巡撫趙光抃的密奏已經到了京師,朱慈烺也已經知道了整個計劃的詳情,不過趙光抃的奏疏畢竟不如李巖的親筆書信這般的直接,看完之後,他忍不住又欣慰不止是為李巖欣慰,也為李過等人欣慰,雖然在這之前,闖營和朝廷血戰,但終究是沒有一條道走到黑。

陛下看完之後,李巖的書信又被交給幾位軍機大臣的手中,幾人輪流翻閱。

孫傳庭繼續稟報。

“沃爾都司蒙古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比建虜和察哈爾蒙古差的遠,如果他們出現在白城子的附近,並久攻白城子,臣有信心以六萬秦兵,加上土默特人的騎兵,一舉圍殲他們,再直搗其老巢,將其連根拔起。””

“因此臣才說,此時的境況和過往不同,現在只需要六萬兵馬即可。”孫傳庭道。

“但是沃爾都司蒙古被肅清,三邊安寧,重建雲中、朔方、五原、西河四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朱慈烺微微點頭。

“臣有罪!”

孫傳庭忽然又跪倒了。

朱慈烺一驚:“愛卿何罪?”

其他眾人也是驚訝。

孫傳庭回:“歷來,收復河套有兩個難點,第一,找尋蒙古人的主力,第二,戰後的固守防禦,照李巖的計劃,如果闖營正是改邪歸正,並且願意以自身為誘餌,將沃爾都司的全部主力誘騙到白城子,那收復河套的兩難就可以迎刃自解!”

“然,要想將沃爾都司主力誘騙到白城子,除了謀略誘引之外,闖營也需在白城子堅守,因此在進京之前,臣不但自作主張的給闖營調撥了一月的口糧,而且還撥了一些兵器,事先並未通報陛下和朝廷……”孫傳庭道。

朱慈烺明白了,微笑道:“愛卿快起,此事朕已經知道了。一百盾,兩百弓,兩千箭,兩百長槍,三十副棉甲……愛卿將兵,可真是節省的很啊。”

孫傳庭起身:“這已經是臣最大的許可權了,即便李過劉芳亮有假,一百盾兩百弓。也令他們翻不起大浪來。”

朱慈烺笑一笑,他知道,從孫傳庭以下,這殿中所有的朝臣,對闖營歸順的誠心,都是抱有懷疑的,甚至懷疑闖營是詐降,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騙取朝廷的糧草和兵器,在他們看來,賊就是賊,內心不可能再有對朝廷的忠誠,即使不得已投降了,以後也有可能會再一次的舉起叛旗,最好的方式還是誅滅,即使不誅滅,也不能交於太多的武器,以免造成禍亂。

但朱慈烺的看法卻是不同,除了幾個頑固的做慣了賊首的煞星,比如張獻忠之類的,其他人都是可以改變的,沒有誰天生就是一個反賊,只要能養家餬口,顧的溫飽,傻子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反叛朝廷呢。

只要朝廷之治理好了,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即便有張獻忠那樣的煞星,也是翻不起大浪的。

更何況,現在是亟需闖營出力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對闖營就更是不能吝嗇了。

退一步講,就算闖營狡詐多變,拿了武器之後不願意歸降,繼續盤踞白城子,導致此次計劃失敗,但以蒙古人的氣量,絕不會容許闖營長久在草原存在,闖營兩千殘兵,反攻陝西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了自保,只能和蒙古人火拼,這過程中,他們間接的也是為大明三邊減輕了負擔,如果闖營逆天,能在塞外單槍匹馬的闖出一番事業,朱慈烺倒也祝福他們。

因此,朱慈烺一點都不擔心闖營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