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這一點,豪格就憤怒無比。

從去年到今年,豪格屢次提出要討伐塞外三部,但多爾袞一直都說時機未到,直到今年七月,在李自成張獻忠被明廷剿滅,身後身死的訊息傳來之後,多爾袞召集滿漢重臣密議,最後才做出了秋冬討伐張家口塞外三部的決定。

身為皇帝的哥哥,黃太吉的長子,豪格當仁不讓,自請為主帥,但多爾袞卻要親征,於是他這個肅親王,就只能帶著正藍旗為多爾袞充當先鋒了。

老代善和濟爾哈郎守家,兩黃旗也留守,多爾袞多鐸兄弟的兩白旗連同豪格的正藍旗,為此次征討張家口塞外三部的主力。

因為料想到明國一定會派大兵支援張家口,因此三旗抽調了四千精銳,連同一部分的漢軍旗和瀋陽蒙古旗騎兵,加上輔兵後勤,共約兩萬人,沿途又抽調義州的察哈爾部,科爾沁部的精騎,一路往西,連同喀喇沁左右翼,喜峰口土默特,哈刺慎左右翼,巴林,敖漢等蒙古,最終的兵馬將達到七萬,以期一舉擊潰張家口塞外三部和明國援軍。

豪格為前鋒,先於大軍之前出發,今日到達喀喇沁草原,望見迎接的諸位蒙古王親,他心中卻並沒有多少喜悅。

從去年到今年,他大清自己勒緊褲腰帶,卻向各個蒙古部落撥付了大量的糧食布匹,以圖穩定蒙古草原,並希望蒙古各部多多向明軍發動進攻,以消耗明國的國力,為大清爭取時間,但就實際的效果來說,卻並不理想,雖然因為建虜的援助,張家口塞外三部的倒戈,沒有在蒙古各部中掀起效仿,不過各部對張家口塞外三部以及明國的進攻,卻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豪格看來,對蒙古各部的援助並沒有起到預計的效果,這些蒙古王親只吃飯不幹活,實在配不上大清封賞給他們的王爵。

如果是過去,如果是黃太吉還在,如果“大清”兵馬依然還盛,他還沒有遭受繼位的挫折之時,豪格對迎接的蒙古王親一定沒有好臉色,但經過這麼多的事情,他心境不知不覺的也改變了不少,因此,當他勒住戰馬,諸位蒙古親貴迎上來之時,他臉上還是擠出了一絲微笑。

“見過肅親王~~”

諸位蒙古親貴紛紛下馬,同為親王爵的拱手,貝勒或者是貝子都是跪地。

“起來起來。”

豪格也下了馬,呵呵笑。

見一向高傲的肅親王今日居然如此客氣,諸位蒙古親貴都微微驚異。

杜稜問:“肅親王一路辛苦,不知輔政王的大軍什麼時候到?”

見剛兩句寒暄,杜稜就迫不及待的問起多爾袞,豪格臉色立刻就是一沉,神情微微不快:“睿親王的大軍在本王后方,算時間,三四日可到。你們各旗兵馬可都召集完畢了?”

見豪格不悅,杜稜也知自己問的太心急,犯了忌諱,於是急忙討好的回答:“回肅親王,我喀喇沁左右翼一萬一千騎,土默特五千騎,巴林,敖漢各三千騎,都已經在此地了,但是輔政王和肅親王一聲令下,隨時都可以出征!”

豪格這才滿意的點頭,目光望向遠方長城的方向:“我們這麼大的動靜,明人是否已經知曉?”

杜稜回:“遵照睿親王的命令,各旗小心聚集,此地距離長城五百里,非是明人探騎所能達到,所以明人應該是不知道的。”

豪格咬牙:“要小心,明國小皇帝可狡詐的很。”說完,他轉身上馬,眼神忽然有點黯然,這一刻,他又想到了河間府的慘敗,若非是敗在了河間府,聲望大跌,說不得他此時此刻已經繼承了大明的皇位了呢。

眾蒙古親貴簇擁著豪格去往大營。

當晚,眾位蒙古親貴為豪格接風洗塵,奶酒一杯又一杯,但豪格天生海量,竟然是不醉,博的蒙古親貴的一片喝彩和馬屁。

……

第二日,豪格領著正藍旗的一千精銳白甲騎兵和五百輔兵,連同喀喇沁左右翼,喜峰口土默特,巴林,敖漢各部蒙古,一共兩萬餘騎兵,馬不停蹄向張家口塞外撲去。

三日之後,多爾袞統帥兩白旗精銳和漢軍蒙古八旗精銳,連同科爾沁蒙古、義州察哈爾蒙古,一共三萬餘大軍抵達喀喇沁蒙古草原,稍作停留之後,越過喀喇沁蒙古草原,往插汗河套、哈刺慎蒙古草原而去。

一時,蒙古草原上馬蹄滾滾,旌旗獵獵,建虜各部騎兵大軍源源不斷的向西開拔。

如果是過去,如果是五年以前,草原上鬧的再歡,大明怕也是難以知曉,不止是因為建虜蒙古行軍都在長城五百里之外,非是大明探騎所能到達,更因為大明朝堂上下,對建虜歷次軍事行動都沒有預料和提防,對蒙古草原的情報蒐集一直都比較怠惰,或者說,因為糧餉人力的匱乏,大明邊軍有心無力,無法對廣袤的蒙古草原進行偵測。

但現在不同了,自從隆武帝重整邊軍夜不收,嚴格挑選,餉銀按時發放,並加大獎賞和提攜的力度之後,各處夜不收的精神面貌和實戰面貌都為之一變,雖然夜不收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行業,早上出長城,晚上就可能會埋屍在茫茫草原,但在重賞和重功的激勵之下,依然有大批的勇士願意出關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