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李巖出京(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才是陛下派人到河套招降李過的最大原因。
同時的,這也是李過最大的機會啊,如果沒有功績,只是向朝廷請降,怕是難被重視。
李巖再一次跪倒,激動道:“臣明白了,臣一定說服李過,配合朝廷,以為收復河套建功!”
朱慈烺欣慰點頭:“河套之地,不止是我大明,亦是我漢人最適合的養馬地,有了馬,我大明軍事才可以振作,北到瀚海,東到遼東海參崴,西到吐蕃,我大明軍隊才能南北馳騁,東西縱橫,從這一點上來說,河套為我大明百年軍事大計,一點都不為過。河套更為我漢唐故土,你字漢泉,望你不負所托,說服李過,令他在河套遊擊,牽制沃爾都司(鄂爾多斯)部,但是時機成熟,我大明就會兵出長城,收復河套!”
“臣,遵旨!”
李巖重重叩首。
再抬起頭時,他一臉堅毅,眼神微微激動,這一刻,他不再是一個醫者,而是身負重令的使者和即將遠行的將軍。
見李巖毫不意外的欣然領命,朱慈烺微微點頭,目光看向田守信。
田守信會意,向他一招手。
一個全身甲冑,圓盔紅纓的小將走進殿中,在朱慈烺面前跪倒:“參見陛下。”
李巖覺得聲音熟悉,側頭看去,發現卻是李來亨。
李來亨是李過的義子,開封戰後,在田見秀的勸說下,被逼投降朝廷,因其年幼,有可塑性,加上敬仰他在歷史上,堅決抗清,幾十年都不動搖,最後以身殉國的英勇,朱慈烺先是將他安排他在中軍旗牌官,就近觀察,也就近感化,在佟定方外放為登萊水師遊擊之後,李來亨被朱慈烺欽點,成為京營新的中軍官。
到現在,李來亨擔任中軍官已經一年了,總體表現令朱慈烺滿意,而隨著三年的觀察,李來亨對朝廷的態度,也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改變,從最初的憎恨變成了現在的信服,耳濡目染之中,對朝廷和陛下的忠心,也逐漸增長,並取得了朱慈烺的信任。這一次李巖去往西北河套,朱慈烺擔心他一個人不能勸說李過,因此派李來亨隨行。
李來亨是李過的義子,更是闖營的老人,某種意義上,他的說服力,比李巖更強。
“你一人太過孤單,朕特令李來亨於你同行,兵部和軍情司會配合於你。另外,朕已經有密旨給三邊總督孫傳庭,但有急務,你也可直接與他交涉。”朱慈烺微微笑。
“謝陛下!”
李巖拜首。
李來亨也拜首,口中道:“陛下放心,臣必說服我義父,令他歸順朝廷,以為西北建功。”
在這之前,朱慈烺已經和李來亨談過了,因此對於此行的任務和目標,李來亨心中十分清楚。
……
李巖和李來亨退下。
望著兩人的背影,朱慈烺若有所思。
對於派遣李巖和李來亨到西北,軍機處曾經有過爭論,陳奇瑜以為,李巖曾經是李闖的心腹,李來亨更是李過的義子,他們兩人和闖營關係匪淺,現在李闖雖然已經伏誅,但闖營並沒有完全覆滅,朝廷試圖收復河套,欲對河套用兵之事,又是當下的最高機密,如果李巖和李來亨兩人賊心不死,去到河套,見了李過,不但不勸降,反而加入闖營,繼而將朝廷的機密告訴闖營以及河套塞外的鄂爾多斯部可怎麼辦?
再者,闖營只剩下小股的殘餘,是否歸順已經不重要,以孫傳庭之能和五萬秦兵,只要謀劃得當,糧餉充足,即便沒有李過,也足以收復河套,
因此,陳奇瑜不贊同派遣李巖李來亨到西北河套。
但朱慈烺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