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章 我非常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聖旨傳出,眾人都是驚訝,不明白陛下為何如此器重一個流賊的降將?
有好事者小聲道:“國舅也~~”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
從一個帶兵的武將,變成手中無有一兵的一個小參謀,對這個時代的武人來說,簡直是不能接受的侮辱。
明顯的就是朝廷不信任,找機會收取兵權啊。
但反過來想,軍機處雖然成立不久,但其間的參軍參政,一直都是使用有功名的文人,李定國一個武人,又是流賊出身,卻進入大明最高軍事指揮機構,這是陛下對李定國的最大恩寵啊。
“臣遵旨~~”
接到旨意的李定國毫不遲疑,立刻就領旨謝恩。顯然,在心頭湧起失去兵權的落寞的同時,他已經意識到了第二層的意思。
劉文秀同樣被剝奪了兵權,以預備千總的身份,進入京營講武堂,學習軍略戰術以及各項武備,一年之後,視成績再行任命。
至於隨著李定國和劉文秀歸順的兩千人馬,一如朝廷對左營的處置,先是精簡老弱,裁去三分之一,以路費遣散,然後用京營之法選兵,選出一百精銳,由竇名望為把總,成為正式京營之兵,跟著進京。
剩下一千人,則由馬士英接收,打散了,編入各營新軍,成為輜重兵或者是屯田兵。
命令一下,立刻執行,沒有什麼含糊和推諉的。
對朝廷的處置,劉文秀心中微有不滿,但卻也無可奈何。
……
張獻忠被凌遲的訊息,迅速傳遍了天下。陝西,河南,陝西,湖廣最為張獻忠所害的四省之地,到處都是歡騰,這個大惡賊,終於是死了啊,當然了,痛恨官府,對張獻忠鳴不平的人也大有人在,這些人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一些被官軍打撒,仍然流竄在各地的流賊殘部,在李自成張獻忠先後被剿滅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很難再掀起大風浪了。
……
瀋陽。
得到明國傳來的新訊息,尤其是得知李自成和張獻忠先後身死之後,多爾袞臉色凝重。
這麼多年,他清國屢次入塞,一來是為了搶掠青壯,充實錢糧,壯大自己,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策應明國國內的流賊,令明國無法全力剿除流賊,如此就可以持續消耗明國的國力,但現在,他清國的兩個長期戰略,都已經無法繼續了,兩次入塞的失敗,不但耗損了相當的兵馬和錢糧,給他們造成了陰影,也令他們的入塞之策受到重大挫折,短期之內,已經無力再入塞,現在明國流賊又滅,內憂消除,以明國的體量和新君的魄力,明國應該很快就可以恢復元氣了。
到時,清國的末日就到了。
“蒙古……”
多爾袞心中清楚的知道,以隆武的聰明,暫時還不會向大清發動進攻,隆武要做的,一定要首先剪除大清的羽翼,也就是塞外蒙古。去年年前,張家口塞外三部忽然倒向明國,令滿洲蒙古同盟出現了一道巨大的裂縫,雖然在大學士剛林出使蒙古,強力安撫,並送去大量的糧食布匹之後,哈刺慎,喀喇沁等蒙古各部漸漸安穩起來,但多爾袞知道,張家口塞外三部一日不除,這種局面就一日不會長久。
蒙古局勢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大清不進取,必為明國所得,因此從去年年末到今日,多爾袞籌集糧餉,一直都在為征伐張家口塞外三部做準備。但想不到就在此時,李自成和張獻忠覆滅的訊息先後傳來。
如此一來,隆武再無牽掛,必然會全力針對蒙古。
對大清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好訊息。
“傳洪學士……”
多爾袞道。
現在之下,洪承疇已經是多爾袞最重要的謀士。
“嗻。”
……
就在多爾袞和洪承疇商議對策的同時,就在江西瑞昌一帶的群山裡,有四個人正在艱難跋涉。
已經是午後,所有人都累的抬不起步,只有領頭的那個瘸子依然是精神抖擻,雖是一個瘸子,需要拄著柺杖(鳥銃),但他行進的速度卻一點都不比他人慢,眼見前方山勢漸漸緩和,遠處似乎有炊煙,他精神一震,拄著鳥銃快步登上旁邊的一處小山坡,登高一望,忍不住驚喜的叫道:“出來了,出來了!”
三個隨從都是驚喜,急忙也登上小山坡,然後所有人都是狂喜,甚至是激動的流下淚來。
一個月,從最開始的十幾個人到現在的四個人,他們終於是走出了這一片的大山。其間的辛苦和驚惶,飢不擇食慌不擇路,他們心裡最是清楚,幾次都差點放棄,若不是帶頭的三將軍劉志連連鼓勵(威迫),說不定他們真就死在群山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