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字伯雅,號白谷,山西代縣人,一表人才,多有謀略。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先縣令。後郎中,遷順天府,崇禎九年出任陝西巡撫,組建秦軍,從此開啟了艱難無比的剿匪生涯。

十一年,大破李自成。幾乎就逮到了李自成,其後因為秦兵駐防問題,和兵部尚書楊嗣昌政見不合,遭崇禎帝逮捕下獄。

獄中三年,人世間千般變化,再出獄時,李自成已經勢大,且朝廷糧餉更加匱乏,孫傳庭臨危受命,為三邊總督,但練兵未成,先是開封之戰折損銳氣,接著,崇禎十六年八月,在崇禎帝的嚴厲聖旨之下,孫傳庭不得不統帥主力,倉促出關。十月,與李自成決戰於汝州,先勝,因糧斷,不得不退走,隨即大敗。孫傳庭率殘部退還潼關。李自成一日夜狂追四百里,追至潼關,城破。孫傳庭當場戰死,然崇禎帝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同年。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么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五個月後,明亡。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這一世,因為太子的橫空出世,孫傳庭不但得以提前獲釋,而且清厘田畝,嚴追欠稅,籌餉練兵的難度和被朝廷屢屢催促的艱辛,都大大降低了,前世裡,陝西官紳對孫傳庭恨之入骨,只因孫傳庭清查田畝的動作,侵犯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彈劾孫傳庭的奏疏,如雪片一般的往京師飛,崇禎帝都快要壓不住,這也是他催促孫傳庭速速出兵的一個原因。

但這一世,孫傳庭清厘田畝,追繳逮賦,建立厘金局,收取商稅的動作,和朝廷是一致的,官紳們想要彈劾他也無從彈起。

歷史上,孫傳庭剛到陝西,兵馬還沒有募集,就被命令救援開封,失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這一世,太子親自領軍,統轄左良玉等軍頭,擊潰了李自成,解圍開封。這大大減輕了孫傳庭的壓力。

當太子轉向建虜,李自成想要再起之時,孫傳庭的新兵,已經基本成形,朝廷對他的糧餉,也在太子朱慈烺的大力支援之下,基本做到了充裕,皇帝和兵部,對孫傳庭的掣肘,也大大減輕。如此,孫傳庭可以全心全意的剿滅李自成。

現在,李自成輕騎逃走,孫傳庭知道,絕不可再犯上一次的錯誤,這一次。一定要窮追猛打,不惜一切也要誅滅李自成,以免他再起。

李自成已經逃亡延安府,往北就是榆林,往西就是塞外,幾乎就是無路可逃,勝利就在眼前了。

但這並不是孫傳庭微微興奮的原因他興奮的是新君繼位,如此,他再不用惴惴不安,擔心會收到來自京師的嚴厲聖旨,又或者是哪一個不慎,被人抓到把柄,幾個彈劾,就被投入獄中。

崇禎帝察察之君,從開始到結束,孫傳庭對崇禎帝,一直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現在,他終於不用擔心了。

雖然和當今聖上尚沒有見過面,但今上的事蹟,他卻已經聽聞了不少,今上果決而不焦躁,嚴厲而不失仁慈,雖年輕,卻老成,今日,更是收到了今上所寫的親筆信。

不是詔書,是信。

信中,今上詢問陝西軍情、請教內外軍事的看法,徵詢可以使用的軍事人才。

皇帝給臣子寫信,實在是古今少見的大尊榮。

孫傳庭何能不激動?

做臣子的,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念及於此,孫傳庭大聲:“向前,決不能讓闖逆再逃!”

……

文華殿。

自新君繼位以為,文官集團對新君推出幾項政策,不論清空詔獄,壓制內廷和宗室,皇帝提倡勤儉節約,都十分滿意,言必稱聖君,唯一不滿的就是早朝。

自從隆武皇帝繼位,就以內外征戰、身體疲乏為由,連續取消早朝,到現在,除了登基大典和皇后大典,其他時候,一個早朝都沒有,所有的議事政務都改到了午朝,也就是上午時分,有官員上疏提醒,要皇帝勤奮,甚至蔣德璟都委婉勸諫,但隆武帝只當是沒有聽見。

而和早朝的幾百人不同,能參加午朝的,滿打滿算也不到一百人,大部分都是六部九寺的堂官,言官人數極少,這一來,午朝效率大大提高,加上隆武帝果決,不喜歡長篇大論和拖拉,午朝第一日,就責罰了喋喋不休的兩個朝臣,餘者以為戒,如今的午朝和崇禎帝時候的早朝,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交內閣研議。”

而隆武帝最喜歡說的,就是這句話。

朝臣們漸漸也看出,皇帝陛下,對雞毛蒜皮的小事,是不在意的,全部都交給內閣,由內閣自己決定,誰要是用雞毛蒜皮的小事煩他,絕對會被他嚴厲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