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塔爾爬起來,

正要咬牙切齒的領命,就在這時,“噠噠噠噠~~”一個蒙古探騎忽然疾馳而來,到了阿濟格面前翻身下馬,跪報道:“王爺,西面,南面,東面,皆由明軍出現,從軍旗看,有明國京營三營,保定兵,通州兵,昌平兵,玉田兵,他們行軍極快,人數極多,其中南面旗幟最多,兵馬最盛,順著官道而來,將整兒原野都塞滿了……”

聽到此,蒙古親貴都是色變。

阿濟格急忙登上高處,向南面望去。

黃塵漸漸從地平線滾起,先是一點一線,繼而蔓延開來,變成了滾滾土流,同時的,由遠及近,隆隆隆隆,一種沉悶的腳踏大地的聲音,也漸漸傳來,雖然沒有數萬戰馬一起賓士那麼震撼,但卻也同樣震動人心。

只聽聲音看黃塵就可以知道,明軍最少怕是有數萬,甚至是十萬人。而從距離推斷,明軍距離他們,已經只有三四里了。

站在阿濟格身邊的蒙古親貴都驚,有人小聲嘀咕:“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明軍?”

顯然,面對大明重兵,他們的信心已經有所動搖了。更有人想,如果數萬明軍都如山道口的明軍那麼難纏,今日無論如何,他們也不可能是勝了,甚至有可能會大敗,不如撤退吧……

但這句話,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和阿濟格說。

在阿濟格的人生字典裡,根本沒有不戰而退四個字,誰敢讓他退兵,他一定會撕了誰。

阿濟格臉色發青,他知道,他必須做一個選擇了,如果是過去,他一定會毫不不猶豫的命令蒙古騎兵突擊,趁三路明軍剛到,立足未穩,衝殺來去,就在這渤海所山下,和明軍來一次大決戰,在野戰中,一舉解決明國的全部主力!

但今日,他卻是猶豫了一下。

一來,蒙古騎兵尚沒有完全下山。

第二,事情很明顯,隆武小皇帝已經識破了他聲東擊西的策略,對渤海所早有準備,原本應該在宣府的宣府騎兵,以及京師的三千營都出現在了渤海所,現在大軍浩浩蕩蕩而來,兵馬數萬,儼然是決戰的姿態,難道隆武小皇帝有十足的勝算?又或者是佈置了什麼陰謀詭計?

第三,經過去年前年的兩次入塞之戰,阿濟格對明軍的實力,已經有了重新的認識,他知道,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看明軍了,如果明軍真有數萬人,兵力超過蒙古,能不能戰勝,還真是一個疑問。

第四,今日除了一千正白旗的白甲精銳,其他都是蒙古兵,而蒙古兵的戰意並不堅定,是否能遵照他的命令,猛衝猛打,他心裡是有疑問的……

……

不過危急關頭,阿濟格也不顧不上麼多了,一旦明軍大兵趕到,三面合圍,他這三萬蒙古騎兵就危險了。於是他轉身回頭,環視站在身邊的蒙古親貴,不驚反笑,信心十足的笑道:“哈哈哈哈,明軍傾巢出動,看來是要和我大清決戰了,只可惜,其統帥無能,不會用兵,面對我大軍,居然還急速行軍,一點都不知道珍惜體力,此正是薩滿天神賜給我們的好時機啊。”

說著臉色一沉:“羅額爾德尼,巴札木蘇,傳本王的命令,不必等全軍下山了,各部遊騎立刻對明軍展開攻擊,用我蒙古勇士的弓箭和彎刀,殺明人一個片甲不留!”

巴札木蘇,是哈刺慎(喀喇沁)左旗旗主,這一次,因為入襲的渤海所長城距離哈刺慎左旗只有兩百餘里,因此,阿濟格也調動了哈刺慎左旗,作為旗主,巴札木蘇郡王,親率五千哈刺慎騎兵以為相助,但不同於張家口塞外四旗,他哈刺慎左旗主要任務是輔助,因此,在這之前,阿濟格並沒有調動他,但現在明軍大兵趕到,事危急,阿濟格不能不用他了。

“嗻!”

各個蒙古親貴和大小將領都是答應,下了高處,各領兵馬,準備出擊。而剛才逃回的什克騰旗重整兵馬,再為先鋒。

此時此時,大約八成蒙古騎兵都已經連人帶馬下山,但仍有兩成在下山的道路中,而京營楊軒和密雲兵的頑強固守,也依然還在進行中,所以蒙古兵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攻擊,但沒有大炮相助,在明軍嚴密的陣型和犀利的鳥銃面前,他們每一次的衝鋒所換來的,不過是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

“嗚嗚~~”

蒙古號角在原野裡鼓盪,蒙古人排列馬隊,大聲鼓譟,鼓舞士氣,準備出擊。

而這時。

那從地平線上捲起的滾滾黃塵,越來越近,在冬日那並不溫暖的陽光照耀之下,清楚看到,明軍旗幟遮天蔽日,兵馬浩浩蕩蕩,車輪轔轔之中,隱隱還能聽到“咚咚咚咚”的行軍小鼓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