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條通往懷柔。

懷柔,順義,通州,最後還是到京師。

雖然都到京師,但懷柔順義通州更繁華,更能搶到財物,因此阿濟格和帶領的蒙古王公,毫不猶豫,不用命令,都是直奔懷柔。

眼見突破了明國長城,明國腹地就在眼前,阿濟格喜不自勝,比起去年和前年的十幾萬大軍,這一次他只帶了一千的八旗勇士,調動蒙古各旗,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人馬,但卻成功的突破了長城,這份功績和良好的開局,比去年和前年強多了。

火把熊熊,各部蒙古兵呼喚雀躍,從幾個缺口而入,順著山道,向山下奔湧。

“主子!”

前方忽然有探騎回報,急匆匆地來到了阿濟格的面前:“山下有增援明軍出現,大約有兩千人。”

原本,以阿濟格的脾氣,他是要衝鋒在前,擔任前隊的,但想起臨行前弟弟多爾袞的叮囑:此戰不止是騷擾明國,也是要消磨蒙古人的力量,你和一千八旗勇士,萬萬不可冒進,以坐鎮後方,督促蒙古人向前,指揮全域性為主。因此,阿濟格才按下脾氣,沒有跟隨第一批蒙古騎兵入塞,而是一直守在後方,發號施令,督促蒙古各部快速入關和向前。

現在聽到有增援明軍趕到,他哈哈大笑,已經突破了長城,面對面的野戰,明軍來的越多越好,他才不怕呢。

“遊兵散勇,哈哈,告訴哩克圖和羅額爾德尼,給本王突擊,一個不留!”

阿濟格叫。

探騎卻露出為難之色,抱拳道:“主子,我軍還未下山,明軍就到了,他們堵住了山道口,又佔據兩邊高處,山道狹窄,我軍施展不開……”

阿濟格明白了,臉色一沉,隨即策馬:“帶本王去看!”

……

渤海所一帶群山環繞,各處長城地勢都十分險峻,雖然蒙古人破了長城,入了塞,但接下來仍有很大一段狹窄的下山道路,長度約有三四里,阿濟格和幾個蒙古郡王,清楚知道快速透過山道的重要性,因此,攻上城頭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擊逃走的明軍,同時順道下山,擴大戰果。

但不想,卻是晚了一步。

暗夜之中,火把閃耀,一大隊的明軍援兵先於他們之前趕到山下,並且就地用大盾和長槍組成兵陣,死死卡住了蒙古人下山的道口。同時的,有三股明軍攀爬而上,佔據了山道兩邊的三處制高點,擺放石塊,做出了嚴守的架勢。

有道口的兵陣和兩側制高點的佔據,蒙古人想要順利下山,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最初,蒙古人是沒有在意的,明軍雖然佔據了道口,但人數並不多,他們和明軍纏鬥多年,深知明人不耐持久,只要一個猛衝,就有可能將明人衝散,再者,他們登城成功,士氣正盛呢,面對急行軍趕來的明國援兵,怎麼會擔心?於是,帶隊的蒙古小佐領立刻下令攻擊。

山道難行,不能騎馬,蒙古人也組成步兵陣,先向明軍拋射了三輪的箭雨,然後呼哬著,舉著彎刀和圓盾,嚮明軍衝殺過來。

就過往的長城邊軍來說,面對蒙古人的飛蝗箭雨和衝鋒,大機率是支援不了多久的。

“砰砰砰砰~~”

但很快的,蒙古人就意識到了情況的不對,於道口列陣的明軍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極其鎮定,甲冑精良,火力更是兇猛,燧發槍連續不停,將衝上去的蒙古兵打的血肉橫飛。

而他們射出的弓箭,對明軍造成的傷亡,卻是有限。

“是明國精武營!”

帶隊的小佐領立刻知道了對手的不尋常。

與此同時,在另一條從山上通下來的小道上,也有一股明軍出現,同樣堵住了道口,同樣佔據制高點。

兩條山道,一個稱東口,一個稱西口。

東口和西口都被堵,除非三萬蒙古人,原路返回,再尋其他道路下山,否則就非是擊潰明軍不可。

此時,浩齊特右旗旗主羅額爾德尼已經趕到了前方,對麾下蒙古士兵在山道山擠成一團,他怒不可遏,連續用馬鞭抽打,最後來到前方,見明軍列陣堵道,陣型嚴整,更有兇猛的遂發鳥銃,正面強攻怕是佔不到便宜,於是改變戰術,一邊令人翻越山坡,尋找他路下山,一邊命令攀爬旁邊的陡坡,對佔據制高點的小股明軍發動攻擊,以期奪回制高點,繼而從高處對明軍傾射箭雨或者是投擲石塊攻擊。

“殺!”

雙方最激烈的交戰點,並不是道口,而是周邊的幾個山坡制高點。

和道口的嚴整方陣不同,雙方在制高點的戰鬥,完全是以命相搏,一命換一命,原本,蒙古士兵自恃勇猛,認為單打獨鬥的能力,明軍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但今日他們卻是驚訝的發現,明軍不但甲冑精良,而且格鬥之術一點都不差,配合也默契,更有一枚枚的手炸雷,關鍵時候從山頭落下來。將俯攻上爬的蒙古人炸的哭爹喊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