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君王愛妻(第2/3頁)
章節報錯
史可法先是驚,後是呆,他真沒有想到,左良玉會忽然去世,只以為是左良玉是躲著不見他,現在左良玉去世,他立刻想到了接下來的大問題,那就是,接下來左營誰理事?如果是左夢庚,事情就不妙了,左夢庚在蒲圻襲殺太子殿下,雖沒有成功,但卻也是殺頭的重罪,原以為可以說動左良玉,曉以利害,令左良玉交出左夢庚,太子殿下再從寬發落,這樣一來,君臣兩義,一場禍事就可以消泯於無形,但現在左夢庚成了左營之主,他又如何能說服左夢庚自己交出自己?
最可怕的是,左夢庚如果知道自己罪行敗露,會不會舉兵叛亂?
想到此,史可法手心不由就冒出了冷汗。
……
京師。
左營雖然是一個大隱患,有可能掀起湖廣的風暴,但眼下朱慈烺有一件更急切的事。
那就是冊立皇后。
國不可無君,亦不能沒有皇后,尤其是新君。
因為種種原因,朱慈烺在為太子時,並沒有大婚,也沒有海選,現在忽然成了皇帝,皇后問題就成了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在崇禎帝大喪期,禮部就已經開始準備了,但奇怪的是,司禮監卻一直興致缺缺,不怎麼配合,現在大喪結束,禮部正要再次催促司禮監,準備派人下江南,為陛下選妃之時,一道詔書忽然從宮中傳出。
隆武皇帝冊封忠良之後,顏靈素為皇后。
訊息一出,滿朝轟動。
有禮官認為不妥,立刻上疏反對,並齊聚宮門之前。請皇帝收回聖旨。
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就一條,不合祖制。皇后必須層層遴選,由禮部和司禮監確定,豈能皇帝隨意一點,就可以立為皇后?那一來,祖宗家法不就亂了嗎?
對於百官的反對,朱慈烺早有準備。
“大行皇帝喪禮剛畢,朕豈有心情選妃?顏靈素忠良之後,知書達理,正可為後。朕意已決,卿等不必再說了。再有人為此事胡亂上疏者,仗!”
朱慈烺說的堅定。
一部分官員都悄悄地退了回來,但也有一部分不長眼、或者想要拍馬屁的憤青,繼續上疏糾纏。說什麼陛下應該下令海選,廣納嬪妃,為皇家綿延子嗣。
“世宗皇帝曾經為了大禮儀,廷杖百官,朕雖不願,但今日卻也不得不為!”
朱慈烺毫不客氣,全部庭仗。
這一來,朝臣們才都老實了,人人都知道,新君雖然仁慈,但也是睿智果決,言出必行,想要他收回說出的話,發出的命令,儼然是不可能。
三天後,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皇后冊封大典。
顏靈素頭戴九龍四鳳冠,身穿鳳袍,接受群臣朝拜,
群臣山呼:“吾皇萬歲、皇后娘娘千歲~~~”
……
“數學之術,皇后學的怎樣了?”
大典結束,攜手回到坤寧宮,鳳冠霞帔的顏靈素好像是更美了,朱慈烺望著她笑。
顏靈素回一禮,也是笑:“有所成。”
“那朕就考考你……”
前世為老師,數學自然不在話下,而朱慈烺教授顏靈素數學,可不是為了找尋前世老師的感覺,而是要顏靈素將後官這一大攤子都擔起來,不但要梳理後宮賬目,為後宮建立近現代的財務制度,也要看看這煌煌地紫禁城,裡外這麼多的太監和宮女,一年要多少消費?如果精簡,如何才能最有效率,也事半功倍的完成?而且被遣散的太監和宮女,如何在出宮之前,學習一技之長,不至於因為生計而流落街頭……這樁樁件件,都是朱慈烺交給顏靈素的任務。
治國者,必先治家,家不能治者,何談治國?
當日,宮中一連有兩條訊息傳出,第一,說皇后遵從聖旨,要遣散一批宮女,而且和過往都是遣散年老宮女不同,這一次遣散的卻是年不過二十的年輕宮女,更不同的是,每一個被遣散的宮女,不但都有十兩的賞賜銀,而且其中不願意返回原籍、或者家中已經無人者,皆由張皇太后做主,許給京營中的有功將士。
京營之中,凡無有家室的年輕將士,百總以上,皆可報名。
訊息傳出,京師轟動。
誰都知道,能過選入宮的,都是眉清目秀的良家女子,過去,除了少數的幸運者,能得皇帝垂青,成為妃嬪,大多數的人都是年華虛度、青春耗盡,年老才被放出,只是到那時已經是老樹枯柴,無人可要了,有的甚至一生不出,死後,一把火被燒成灰燼,香魂斷絕,無人知她們來過。現在皇后大發慈悲,將她們從宮中放出,於她們是幸運,對於那些沒有家室的京營勇士,同樣也是幸運。
如此,他們對皇帝的忠心,就會更加保證,感激皇帝恩德,上了戰場,也會更加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