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M牆(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建虜填埋壕溝的過程中,胸牆後的明軍拼力放箭和發射鳥銃,又調集虎蹲炮猛轟,但侯寶副將率三百弓箭手和鳥銃手,不顧死傷,拼命攻擊明軍的火炮陣地,箭雨連續傾射之下,炮手都被射死,炮陣被壓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建虜填平了某一道的壕溝,衝到了胸牆下。
接下來,就有點像是攻城戰了。
胸牆相當於是城牆,建虜爬牆而戰,但不同的是,胸牆畢竟矮小,而且遠沒有城牆堅固,而建虜漢軍旗大部分都是原來的明朝邊軍,戰力遠勝保定兵,如果單打獨鬥,精武營怕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因此,侯寶對爬牆之戰,是相當有信心的,只要有漢軍旗爬過胸牆,突破一點,就足以將胸牆後面的明軍殺一個潰不成軍。
果然,爬牆之戰,短兵相接之後,明軍立刻就有點頂不住了,身披重甲、揮著長刀的漢軍旗精銳踩著同伴的肩膀,不住的被送上胸牆,隨即掀起血雨和慘叫,胸牆後的明軍和民夫兵敵不過漢軍旗精銳的衝殺,紛紛倒地。
眼看就要突破,侯寶大喜。
但忽然的,在震天的喊殺和炮聲鳥銃之中,他聽見胸牆後傳來一聲大吼:“頂住,誰也不許後退~~~殺!!”軍旗搖動,像是有一支明軍百餘人的援兵趕到,挽救了胸牆後面即將要被擊潰的明軍,明軍穩住了陣腳,順勢反殺,將衝上胸牆的敵人全都砍了下去。
侯寶怒,一看胸牆後升起一面副將旗,知道是保定兵副將賈悌,心中就更怒,小小保定兵,也敢撒野,於是督令繼續猛攻,而後,又一支明軍援兵殺到,不過人數更少,只有四五十人,但明軍計程車氣卻忽然高漲了起來,聽見有人喊:“是堵大人,堵大人!”
一個穿著藍袍的文官,穿著親隨和衛兵趕到了胸牆邊,雖是文官,但堵胤錫卻也是揮舞長劍,聲嘶力竭的喊著殺虜,在他的鼓舞下,原本膽怯,已經被建虜殺的失去戰心的民夫兵又稍稍穩定了一些,不再只想著逃跑,又重新加入了防守之中。
即便如此,胸牆也已經是岌岌可危。
因為不止這一處,其他處的建虜也學習侯寶的辦法,將死去同伴的屍體投入壕溝中,或者是用木板架橋,一連十幾處都已經出現了險情,但堵胤錫和賈悌,卻已經是無兵可派了,精武營千總李正光更已經是渾身浴血,守在另外一個危險之處,死戰不退。
堵胤錫丟了官帽,披散著頭髮,像是普通兵丁一般的砍殺,這一刻,心中只存了一個念頭:力盡矣,今日就戰死在這裡了吧……
其實,大明在河岸邊一共挖掘了三道壕溝和胸牆,照原本的計劃,如果建虜攻擊兇猛,是可以放棄第一道,退守第二道壕溝和胸牆的,但那是在兵力足夠,可以撤退的情況下,而現在的情勢卻不是這樣,明軍所有的兵力都已經頂在了第一道防線,所有人都是憑藉最後一口氣在堅守,如果這時下令撤退,鬆了這口氣,必然會引發潰散,即使再有三道壕溝,也是守不住了,因此,堵胤錫不能下令撤退,只能咬牙死守。
披著重甲的建虜兵不斷衝上胸牆,雖然遭到明軍優勢兵力的圍攻,很快就會被砍翻在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衝上胸牆的建虜越來越多,而明軍的戰力卻是越來越弱。
胸牆,隨時都會失守,明軍也隨時都可能會崩潰。
“援兵,有援兵來了~~~”
望樓上,有觀望的明軍士兵激動的大喊了起來。
轉頭望去,果然,在京師而來的官道上,黃塵滾滾,好像有大批兵馬趕到,隱隱還能看到大明的軍旗。
“援兵來了~~~”
歡呼之聲,瞬間就漫過了河岸邊的胸牆,正在死戰的明軍聽聞都是士氣大振。
堵胤錫轉頭看,眼中卻沒有喜悅,只有苦澀。
因為只有他知道,那並非是援兵,而是他設定的疑兵和鼓舞之策,一共二十多個騎兵,一人一杆旗,馬尾拖著樹枝,從官道上滾滾而來,遠遠看,確實像是援兵來到。但其實卻只是堵胤錫不得已的辦法,他的命令,但是運河上面火起,這二十個騎兵就得立刻從隱蔽的林子裡衝出,打起旗幟,快馬往岸邊賓士,製造援兵來到的假象,以鼓舞眾軍計程車氣。同時迷惑建虜。
但假的就是假的,現在的情況下,就算明軍士氣再高,怕也是擋不住建虜的攻擊了。
“援兵,援兵來了~~~”
但前方的歡呼卻始終不停。
隨即更大的歡呼聲響起,“武襄左衛,是太子殿下來了~~~”
到最後,歡呼之聲,席捲了整個河岸,明軍士氣大爆發,從精武營保定兵和民夫兵,原本已經戰的精疲力盡,但聽到援兵來到,而且是太子殿下親領之後,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忽然又重新煥發出了力量。
一些已經翻過胸牆,在搏殺中佔據優勢的建虜,驚訝的發現,原本畏縮後退,已經支援不住的明軍,忽然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嘶吼著,揮舞刀槍,瘋狂的衝了上來,而耳中聽到的“援兵、太子殿下”的歡呼,如大風狂卷,震動天地,令他們每一個人都心驚,明太子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出現,必然意味著明軍大隊援兵的趕到,如果再戰下去,肯定會被更多的明軍包圍,到時說不定就死在這裡了。於是已經衝上胸牆的漢軍旗精銳不敢再繼續突擊,擴大戰果,而是畏手畏腳的往後,試圖守住牆垛,等己方後續的支援。
原本緊繃的,隨時都可能會潰敗的戰局,忽然就被穩定了下來。
對岸。
隱隱聽到對岸明軍歡呼之聲,坐在後方高臺,正劇烈咳嗽的黃太吉抬起頭,一臉疲憊,但卻眼放光芒的望向對岸,嘴裡輕聲唸叨:“明太子,終於是來了……”
——————明日一早去縣裡為家父買藥,無更,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