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們,殺官軍,分田分糧,分女人啊~~”張獻忠操著陝西話大笑。

“奉天永昌大元帥有令,但使擊破官軍一艘小船,賞銀十兩,大船二十兩,奪船而歸者,賞銀五十兩!”

張獻忠親到江邊,更是鼓舞了流賊水軍,於是賞賜激勵的語言不絕於耳,流賊水軍士氣大振,隨著錢文選的一聲命令,無數的船槳飛舞,水花亂濺中,向嶽州水軍壓去。

為了防守嶽州水面,從偏沅巡撫李乾德到嶽州知州王章都想了很多的辦法,他們將蒐集來的五百多艘漁船進行改裝,連同二十艘巡檢船分成前、後、左、右、中五隊,選精壯之士任命,日夜操練,不過畢竟不是正經的水軍,操練時間又短,能否擋住流賊水軍,從李乾德到王章,信心都有點不足,但危局關頭,也容不得他們多考慮,只能一面鼓舞士氣,一面向南京請調水軍支援,但時至今日,南京水軍還沒有出現。

當今日清晨,流賊水軍出現在嶽州江面,浩浩蕩蕩,帆如疊雪,檣若叢蘆,大小船隻最少在一千艘以上時,李乾德和王章都是臉色發白,他們知道,這一戰,怕是不好打了。

一旦水戰失利,嶽州就危險了。

但他們卻也顧不上水軍,因為同一時間,流賊步軍也已經在城下襬開陣勢,

號炮連響,旗幟搖動,人潮漫山遍野,流賊呼喊之聲,震天動地,而在隊伍的最前方,他們推出了幾十輛連夜趕製的盾車,準備盾車開刀,用木板和泥土袋填平城外的壕溝和護城河,然後再發動攻城。

小小地嶽州城,在數十萬流賊的包圍中,宛若江邊的一艘小舟,隨時都有可能被傾覆。

“劉總鎮,賊兵勢大,你怎麼看?”嶽州城頭上,偏沅巡撫李乾德臉上有汗,急問劉肇基。

劉肇基卻冷靜,他放下千里鏡:“嶽州城防無憂,關鍵是水戰。”

見李乾德和王章都臉色發白,眼有懼色,他安慰的說道:“兩位大人不必太過擔心,流賊雖然船多,但他們和咱們一樣,大多數都是民船,船上沒有炮,只有弓弩和長槍,而且操船的水手大多數是俘虜的百姓,勉強打槳,勉強扶舵,看似強大,其實並沒有多少戰力,只要能頂住他們的三板斧,拖延時間,我水軍就能勝利!”

李乾德和王章微微鬆口氣,對劉肇基的判斷,他們都是信服的。王章拱手:“劉總鎮以為,可否用火攻?”

劉肇基搖頭,文士們看多了,總以為火攻是對付水軍的不二法門,卻不知,火攻要想成功,需要相當條件,其中有一點,對方需都是大型船艦,轉向不靈,但流賊多是小船,進退靈活,現在又沒有風向,根本不懼火攻。

何況,經過三國演義的傳播,即使是操船的老漁夫,也知道要防備火攻,何況流賊將領?

今日,只能是真刀真槍的硬拼。

這時,就看見一個挑著三角白旗的騎兵從流賊大陣中緩緩而出,一邊出,一邊搖動手中的三角旗,漸漸來到了官軍壕溝一百步之前,官軍靜寂,沒有人開火,只靜靜看著他。

“城中的,快快投降,我奉天永昌大元帥,只殺官,不殺民,只殺強,不殺降,但使開城投降,人人都有賞銀~~~如果頑抗,攻破城池,必然雞犬不留…~~”

那流賊扯開了嗓子,在官軍陣前拼命的喊。但一聲尚沒有喊完,就聽見“砰”的一聲巨響,官軍壕溝胸牆之後,忽然有白煙冒起,那流賊只覺得一股大力襲來,胸口一陣劇痛,身子已經不由自主的倒飛了出去,砰的,重重摔在馬下。

後面的流賊都是驚呼。

直到這時,這個流賊才驚駭的發現,自己胸口,竟然是出現了一個血洞,正咕咕冒血……

胸牆之後,一個官軍小旗長高聲呼喊:“一槍斃敵,顯我軍威。個人三等功一次!”

……

獻營軍旗之下,李定國微微驚異,官軍的鳥銃竟然能打這麼遠?

但箭在弦上,他不得不發,抬手一揮:“攻城!”

……

城頭上,劉肇基舉著千里鏡,觀察流賊軍勢流賊軍中的清一色的獻字旗,只是大大小小,形狀不同,他看不出對方將領的名字,也不知道獻賊是否就在城下的軍陣中?

“大元帥炮~~~”

忽然聽見流賊陣中掀起歡呼,接著就看見城外流賊推出了他們在武昌鑄造的十幾門土炮,也就是張獻忠命名的大元帥炮,官軍使用的不都是大將軍炮嗎,他偏偏要命名大元帥炮,壓官軍一頭。

一口氣,流賊從營中推出了大小炮幾十,但大部分都是在武昌繳獲的官軍舊炮,少部分是新鑄的大元帥炮,總體威力並不大,壯威的意義遠大過實際殺傷。

這樣的大炮,就算是轟鳴一天,怕也是轟不塌嶽州的城牆。

面對流賊示威一般的炮陣和那洶湧看不到邊際、長槍林立的兵海,劉肇基一點都不擔心,身為遼東邊將,他見過的大場面多了,不要說流賊,就算城外是建虜看,他也不會畏懼。雖然這一次緊急馳援嶽州,他帶來的彈藥並不多,但依靠嶽州的城牆和城外的壕溝胸牆,加上咸寧等四地撤回來的兵馬,他對堅守嶽州,有無比的信心。

劉肇基真正擔心的是水軍,雖然剛才面對兩位大人,他成竹在胸的分析敵我實力,做出我軍必勝的判斷,但其實他內心裡是非常忐忑的,他是遼東邊軍,擅長的是騎戰和步戰,水軍對決,他是絕對的外行。水軍能不能頂住,他真沒有絕對的把握。

現在,他只能期盼臨危受命的萬金剛,能不負眾望,吊起水軍得重擔。

萬金剛,京營千總,此次跟隨劉肇基南下馳援嶽州,因為太子的密令中有交代,要劉肇基想方設法加強嶽州水軍的力量,於是劉肇基到達嶽州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挑選會水的兄弟,加入到嶽州水軍之中。

可惜的是,一萬精武營之中,會水的人,竟然只有一百人,這還多虧京營的兵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運河上的縴夫,臨水而可能會水,如果是其他的北方軍隊,恐怕連一百人也是挑不出來的。

萬金剛是北直隸通州人,小時在河邊長大精通水性,因此被劉肇基派為這一百人的統領,以輔助嶽州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