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欽差人選(第2/3頁)
章節報錯
崇禎帝擺手,示意自己沒事,你們繼續議。
太子朱慈烺想一想,抬頭看向首輔周延儒“周老大人,前番山東地區試行鹽稅改革,不知道到現在進展如何鹽稅可有增加”
湖廣危急,糧餉無繼之中,太子卻忽然提到無關的民政,在場人心中都是咯噔一下,誰都知道,鹽稅改革可是兩年前太子殿下在朝堂上親自提出的,只不過並沒有得到陛下和朝臣的完全同意,最後只定了一個山東試行,其他地區再看的
策略,到現在時間已經將近兩年,但其實山東鹽政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現在太子忽然問起,眾人都有一種不妙的感覺。
御座上,崇禎帝閉目無言。
“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但鹽稅卻無甚增加。”周延儒卻是大言不慚。
朱慈烺心中明白,不過卻也不點破,只假裝失望的嘆口氣,轉向御座上的崇禎帝“父皇,山東鹽稅只佔歲入的極少部分,兩淮才是大頭,這一次南下平亂,所需糧餉眾多,兒臣的意思,太倉庫中的銀子就不用動了,先撥兩萬石糧米,供大軍出征使用,其餘不足之數,就地取用沿途州縣糧倉和今年兩淮的鹽稅,多退少補,如此也省得南北折騰了。”
話音一落,五個輔臣的臉色,都是微微一變。
戶部尚書傅永淳急忙說道“殿下,兩淮鹽稅雖然每年都約有八十萬兩,是全國鹽稅的七成,但自從崇禎八年,流賊竄入湖廣,四處作亂之後,這每年八十萬兩的銀子,就很難再送到京師,大部分都做了各部官軍的軍餉,尤其前年到去年,更是所耗眾多。今日雖然剛是三月,但兩淮鹽稅,卻基本都已經花出去了。”
意思是,殿下你惦記晚了,這些銀子早有用途,並且已經被左良玉馬士英使用了。而且不是現在,是崇禎八年之後就這樣了。
朱慈烺假裝驚訝“一點也不剩了嗎”
傅永淳和王鱉永低語了兩句,回道“如果今年兩淮的鹽稅,能有八十萬兩,那大約還可以支用兩三萬兩”
朱慈烺心中黯然,竟然到這種地步,眼見御座上的父皇和內閣五輔都不驚訝,顯然,他們都已經是知道了的,而從他們的愁眉和嘆息中,朱慈烺知道,殿中人並非沒有想過辦法,只是兵事連連,銀子糧米又平白變不出來,最後只能是徒嘆奈何。
不過傅永淳的回答,正是他想要的一個臺階,於是說道“父皇,兒臣愚見,就支用剩下的兩淮鹽稅為大軍此次出征的糧餉,同時,嚴令南京戶部,為大軍輸送糧餉,但浮山和武昌之敗,南京戶部所費眾多,怕是籌不出太多的糧草了,因此兒臣懇請父皇下旨派出一位欽差,一來到江南督促糧餉,二來,向江南富戶籌款購糧,以為大軍臂助”
內閣五輔相互一看,微有驚訝,到江南募捐,太子想法,又不同於常人啊。
“太子殿下所說,臣贊同”三輔蔣德璟站出“如今只靠朝廷,只靠南京戶部,怕是難以支撐大軍,江南富庶,正應該號召江南士紳出人出力,為朝廷分憂。”
其他人默然。
崇禎帝環視眾臣,嘆道“災禍不斷,國庫空虛,皆是朕的罪過啊。”
群臣臉色一變,急忙都又跪下,朱慈烺也自然也免不了,同聲“臣等位忝中樞,卻不能為國分憂,臣等有罪,請陛下治臣等失職之罪。”
“都起來吧。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誰也替誰擔不了的。”崇禎帝的聲音無比疲憊,似嘆息,又似責難。
眾臣心情忐忑的起身。
崇禎帝咳嗽的說道“那就派欽差吧,何人可為欽差你們可有人選”
殿中默然。
這個欽差可不好當,到江南督促糧餉,還要向江南富戶募捐,明顯就是得罪人的差事,籌到了,得罪一大批人,籌不到,就等於是辦砸了差事,大軍沒有了糧餉,豈不是身敗名裂,裡外不是人
崇禎帝把目光徐徐轉向太子“欽差是你提出來的,想必你心中已經有人選,你說,誰可為欽差”
朱慈烺拱手“欽差需有尊貴身份,如此才能壓住場面,同時又不能是江南人士,以免人情理短,更要鐵面無私,一心為國,因此兒臣以為,駙馬都尉鞏永固是合適人選。”
去年,朱慈烺親到運河指揮,鞏永固回京覆命,為太子說情,惹的崇禎帝大怒,令鞏永固禁足。到現在鞏永固都不能出府門一步呢。朱慈烺趁此也是想要解除他的門禁,令他重新為朝廷效力。
殿中又默然。
大明除了太子,皇子和宗親都是不能幹政的,兩者之下,自然就是駙馬最尊貴了,但外戚也是不能幹政的,甚至是太祖高皇帝嚴厲禁止的,駙馬都尉到江南募捐,為朝廷分憂,還可以勉強接受,但如果是督餉,插手政務,那是不是有違背祖制的嫌疑呢可如果沒有欽差的身份,誰又願意把銀子拿出來,交給鞏永固呢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內閣五輔立刻就會質疑,但面對太子,他們暫時保持了沉默,只等崇禎帝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