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新督上任(第2/2頁)
章節報錯
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左良玉自己卻清楚,浮山之敗,不同於以往,不但折損了一半的兵力,而且其中很多都是他左部的精銳,短時間之內,他左部很難恢復過往的戰力了。
兵馬受損,而自己的恩公靠山,卻又被朝廷索拿走了,侯恂心中極其不滿,倒不完全因為侯恂是他的恩公,另外一個原因是,在侯恂麾下,他糧餉得到完全的保證,侯恂充分信任他,也充分給他授權,但如果換一個督撫,就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最重要的是,浮山之敗,朝廷索拿了侯恂,同時也收回了他的“平賊將軍”印。
對左良玉來說,這是相當嚴厲的一個懲罰,等於他不再是“左帥”,而只是一個普通的總兵官了。
歷史上,即便左良玉在開封大敗,朝廷也沒有收回他的將軍印,只是降了他的官銜,原因就是投鼠忌器,左良玉雖然敗了,但麾下仍有十幾萬的兵馬,不論是繼續剿匪,還是安撫左良玉、不讓他的亂兵鬧事,朝廷都必須隱忍,但這一世不同了,在浮山兵敗的訊息傳回京師後,關於如何處置左良玉,在朝堂上有過一番爭論,有人以為,應該照例安撫左良玉,畢竟左良玉手裡還有五六萬的兵馬呢,剿匪仍需倚重他,但御史馬嘉植認為,左良玉應該一併懲處,不然不足以警示那些驕兵悍將。
左都御史李邦華支援,太子默許,而朝臣對左良玉的不滿早已經累積很久,即便左良玉打的是東林人的旗號,東林人這一次也都沒有放過,面對朝臣的一致意見,崇禎帝沒有猶豫,即刻下旨,奪了左良玉的將軍印。
歷史上朝廷不敢懲處左良玉,反而縱容,乃是因為朝廷手中沒兵,得繼續倚仗左良玉,但這一世不同,朝廷有京營,京營兵馬就好比是定海神針,也是朝廷的底氣所在,朝廷敢於處置像左良玉這樣的大軍頭了。
訊息傳來,左良玉氣炸了。
平賊將軍印可是他最大的尊榮,也是他能率領十萬兵馬的根據,如果沒有了平賊將軍印,他統帥這麼多的兵馬,就不那麼名正言順了。
因此,當聽到新任總督吳甡已經快到襄陽之時,他惱怒的不想去迎接,他倒不是惱怒吳甡,而是惱怒朝廷,他為朝廷打了那麼的仗,出生入死,只為了一次浮山之敗,就剝奪了他的將軍印,讓他實在是不滿。
“父親,你真的不去嗎?”其子左夢庚站在左良玉面前,小聲問。
左良玉冷冷道:“不去!恩公被拿,我左良玉如果高高興興的去迎接新督撫,豈不是要被人以為是一個無心無肺之人嗎?”
“可是兒子聽說,吳甡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人,如果不迎,他說不定會給咱們穿小鞋……”左夢庚一臉擔心。
“那也不迎!”左良玉一擺手:“就說我有病難以起身,去吧。”
左夢庚不敢再勸,只能去了。
左良玉一個人在坐在堂中發愣。
除了將軍印,另一個讓他鬧心的事情是,吳甡這一次不但是帶來了一千京營騎兵,而在騎兵之後,還有兩萬精銳的京營步兵,正向湖廣開拔而來過去,崇禎十五年之前,有人做書說:軍中有一曹(曹文詔),流賊聞之心膽涼。次左良玉、湯九州(原昌平副總兵);若京營兵,賊甚輕之。
但想不到啊,在太子的撫軍之下,京營已經脫胎換骨,變成一支強兵了。
前年開封之戰,左良玉可是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的見識了京營的戰力,京營兩萬大軍,足可獨當一面,不過這並不表示,京營就一定能擊敗張獻忠,和李自成相比,張獻忠更狡詐,更殘暴。在湖廣這一大片寬闊的戰場上,沒有其他兵馬的配合,最主要是他左良玉的配合,兩萬兵馬其實是杯水車薪,難以發揮什麼重大的作用。
你不要靠京營嗎?好啊,那你就帶著京營打吧……
……
三日後。
襄陽十里之外的官道上,襄陽所有的文武官員在官道兩邊列隊而站,向北而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任湖廣總督吳甡。因為周後大喪,所有人的頭上都纏著白,同時的,張獻忠的流賊大軍正在武昌府一帶肆虐,隨時有可能會殺到襄陽府,因此人人臉色都凝重。
臨近中午時分,煙塵踏起,護衛吳甡的馬隊在官道上出現。不同於地方部隊的騎兵,吳甡的護衛,乃是京師三千營,清一色的高頭大馬,旗幟鮮明,盔全甲亮,一看就知道是能戰之兵,中軍簇擁處,一杆杏黃大旗高高挑起,上面繡著“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總督湖廣軍務吳”。
“來了!”
襄陽知府週二南急忙帶著道邊的文武迎了上去。
除了文武,迎接的人群中還有襄陽在地的一些士紳和舉人,一眼望過去,最少百人以上。
護騎左右一分,中間一輛雙馬大車閃了出來,一個腰懸長刀的年輕護衛中軍官放了下車凳,掀開車簾。
戴著黑色暖帽,纏著白布,穿緋色官袍的吳甡探身出來,但並沒有著急下車,而是先站在車上,冷冷地掃了一眼湧到車前的襄陽文武。
陽光照著他的臉。
五十三歲的年紀,臉色剛毅,鬢角微有灰白,正是文臣的當打之年,雖然在吳甡的人生規劃裡,地方督撫並非他所願,內閣首輔才是他所想,但面對內外危局,他卻也沒有猶豫過。
河間府之勝,給了吳甡無比的信心,短暫的保定山東總督,又令他平添了幾分銳氣。
和去年相比,今日的吳甡更自信,也更加有雄心雖然他上疏崇禎帝的建議,非常遺憾的被崇禎帝駁回了,不過他並沒有失去信心,圍困之策是剿滅流賊的終極之策,但在這個終極辦法之外,他胸中也有短暫的治標之法。
在吳甡掃視襄陽官員之時,襄陽官員也都微微翹首,仰望這一位新任的,在河間府大敗建虜,聲名正旺,甚至有人傳說,乃是太子智囊的湖廣總督。和吳甡目光相遇時,所有官員都低下頭,不唯是下級面對上級的禮貌,更因為吳甡目光犀利,不似文臣,倒像是一個武將了。
吳甡走下車來。
“下官襄陽知府週二南參見吳部堂!”
在襄陽知府週二南帶領下,迎接的襄陽文武自我介紹,各報姓名,向吳甡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