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武昌危急(第2/2頁)
章節報錯
吳甡看完求救信,皺著眉頭:“知道了,告訴方國安,照本督所說,嚴密防守,援兵不日就可到!”
……
風塵未洗,武昌求援信就來到,吳甡顧不上休息,立刻就在衙署中召集軍政會議,商討湖廣局勢,研議剿賊策略,襄陽城中文武悉數參加,除了左良玉。
“今日兩事,一個是整兵,另一個是籌糧!”
吳甡開宗明義。
不出吳甡預料,糧餉是眼下最嚴峻的問題,湖廣被流賊蹂躪多年,去年的收成又不是太好,好不容易湊起的一些糧草又在無為州被化為灰燼,各處官員實在是為難。
“不管諸位用什麼辦法,糧餉一定要湊足,不然湖廣危殆,聖上震怒,本督也顧不得那麼多人情!”吳甡冷冷。
接下來的兩天裡,吳甡連續不停的召見湖廣官員和武將,詳細瞭解各地的戰防,並視察襄陽城防,而瞭解的越多,他心中就越是驚駭湖廣的糜爛,兵備的不修,比他想象的還嚴重,這也怪不得湖廣地方官員對左良玉十分倚仗,明明知道左良玉軍紀混亂,常常劫掠民眾,卻也不得不忍氣吞聲。因為靠他們自己,肯定是擋不住流賊大軍的。
“部堂,左良玉還是請病不出。”賀珍進入大堂,向吳甡稟報。
吳甡面色冷冷:“怎麼的?難道他還想三顧茅廬,讓本督親自去請他嗎?”
賀珍苦笑。
吳甡踱了幾步,問:“劉肇基到哪裡了?”
“已過了開封。”
吳甡點頭:“也就說,最多二十天,就可以到襄陽了。”
賀珍點頭。
吳甡又踱了幾步,忽然站定,說道:“也罷,那就再等兩天,本督看他的病,究竟能裝到什麼時候?”
原本以吳甡的脾氣,他是一天也等不及,如果左良玉不來拜見,他就敢直接到左良玉的軍中。但太子有書信,在信中,太子千叮嚀萬囑咐,要他一定要維持好和左良玉的關係,太子說,左良玉雖然桀驁不馴,但並非不知忠義,只要曉以大義,還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吳甡這才按住性子,決定再給左良玉一天的機會,如果左良玉再不出現,那他就要動用一些手段了。
大約是心有靈犀,又或者是,左良玉覺得給吳甡這個下馬威也足夠了,畢竟吳甡是皇太子的心腹,而皇太子又神武聰睿,非一般督撫可比,在怠慢吳甡的同時,說不得也是得罪了皇太子,因此,左良玉不敢太過託大,在第四天的早上,他終於是出現在了湖廣總督的衙署,一臉恭敬的拜見吳甡。
為了釋疑,他在額頭上拔了一個大大地火罐,以示自己沒有裝病,乃是真病。
吳甡也不點破,
開封之戰時,兩人都是熟人,此番見面,自有一番寒暄和客氣,不過很快的,吳甡就拉入主題,詢問左良玉修整的怎樣?大軍是否可以出戰了?以及面對張獻忠,有什麼殲敵良策?
左良玉起身,慷慨抱拳:“浮山一戰,良玉愧對朝廷,此番戴罪立功,但聽部堂命令,就算刀山火海,良玉也在所不辭!”
吳甡知道,左良玉這番表態,不過三分真情,剩下的七分,全都是應付,不過吳甡也沒打算把左良玉當成主力,劉肇基才是他剿匪的中流砥柱,只要左良玉的兵馬能在旁邊策應,表現出應有的戰力,不使流賊脫困就可以了。
左良玉表了態,吳甡也得有所回報,於是他將好不容易籌集到的錢糧,分了一部分給左良玉,左良玉浮山大敗,最近正急於招兵買馬,重整旗鼓,最是需要錢糧,這也是左良玉拖了四天,卻依然不得不來拜見吳甡的原因。
吳甡此舉,絕對是雪中送炭,但左良玉卻不滿意,因為吳甡允諾的數目,和他要求的相距甚遠。
吳甡知道左良玉不滿,但卻也沒有辦法,如今朝廷財政困窘,糧餉極度缺乏,不多的糧草要優先保證主力部隊,也就是京營兩萬人馬的供給,這一來,對左部的供給,自然不可能像侯恂那樣的慷慨。
但吳甡答應,等後續的錢糧到了,會優先補給左良玉。
左良玉臉色卻依然冷冷,對於吳甡的示好,他只是冷冷說了一句:“謝部堂!”
隨後,左良玉按兵不動,雖然吳甡要求他整頓兵馬,選出四萬精銳,等陝西兵和京營兩萬精銳趕到之後,分進合擊,進軍圍剿張獻忠,解除武昌的危險。但左良玉表面應允,但實際的動作,卻幾乎沒有,各部依然照舊,吳甡聽聞,心中惡之。
原本,吳甡是想要穩定局面,等到京營兩萬兵馬趕到之後,再率領左良玉,連同京營,一共六萬人馬,一起出徵的。
但三四天之後,戰況忽然發生了鉅變,那就是張獻忠的兵馬從鴨蛋洲渡過了支江,大軍直達武昌城下了!
感謝“xiaoxindapon”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