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三國外交(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初,西班牙人的確想向大明提供一些安達盧西亞馬,以換取大明的好感和貿易,但在聽聞,大明從東印度公司也就是死對頭荷蘭人的手中,租借了大批船艦之後,他們就暫緩了。
很明顯,在爭奪大明通商權的程序中,荷蘭人已經先登一步,佔據上風了,甚至有可能已經和大明簽訂了盟約,不然荷蘭人不會將自己心愛的三桅戰艦出借給大明。
心中有這種懷疑,加上時任西班牙國王,對遙遠東方的興趣,遠遜歷任,戰馬橫跨大洋,從歐洲運送到大明,又極其困難,因此戰馬之事,就被擱置了。
只有馬六甲的西班牙總督,為了維持和大明貿易可能的視窗,透過海路,向大明輸送糧食,回程時,則是捎回大明的絲綢和瓷器。
去時糧食,來時絲綢瓷器,這也是最近一年來,三國和大明通商的基本模式。
但四批糧食之後,荷蘭人在臺灣發動進攻,佔據了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基隆的據點,西班牙人不得不退守呂宋島。
失去了臺灣這個據點,海上勢力有被荷蘭人壓制,自保都困難,西班牙收縮兵力,暫時無力推動和大明的貿易。
也因此,三國之中,西班牙人對大明的貿易量是最小的。
這一次,雖然西班牙人也有使者到來,試圖遊說大明,離間大明和荷蘭人的關係,但卻連內閣五輔的面,都沒有見到,他們見到的最大官員,只是戶部的一個五品主事,這還是使了銀子的關係,不想剛談了沒兩句,那戶部主事就沒耐心的將他們轟了出來。
西班牙使者不甘心,想著明太子平易近人,應該是可以見的。
但建虜入塞,大明太子忙於軍事,到今日算一算,他們在京師已經快三個月了。
葡萄牙和荷蘭人的代表,留在京師的時間,其實差不多也有三個月了,但和西班牙人不同的是,他們兩國透過湯若望的關係,加上甲冑和戰艦的加持,他們不但見到了工部和兵部尚書,還先後拜見了內閣四臣,除了首輔周延儒自持身份之外,其他四臣,他們都見到了。
不過見面的過程,並不愉快,雖然有貿易往來,但大明上下,尤其是士大夫
百官,依然對他們有很多的敵意和警惕,且一個個都充滿了天朝上國對蠻夷小國的俯視。相比較而言,還是和大明太子見面的過程,比較愉悅。
於是,兩國使者都沒有離開,一直留在京師,直到太子得勝歸來。
雖然忙於軍事,但朱慈烺對三國的事務,卻從來都沒有懈怠剿滅流賊,收復遼東是現在,和三國發展關係,拓展海上貿易,則是未來,相比於現在,未來其實更需要耕耘。
“先見荷蘭人,接著葡萄牙,最後才是西班牙人。”朱慈烺在後殿吩咐唐亮。
“是。”
荷蘭人為大明提供的三桅戰艦,在此次渡海做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想擴大海軍,繼續從荷蘭人那裡學習先進的海軍技術,和荷蘭人搞好關係就是必須的,加上荷蘭人遵守承諾,一年之中,為大明運來了不少的糧食,為緩解大明的糧荒,做出了貢獻,朱慈烺身為大明太子,必須給他們面子,先接見他們。
荷蘭人的使者,這一次不再是那個日後會擔任臺灣總督的範揆一,而是最開始的那個傳教士克魯士。
一番客套,獻上朱慈烺心儀的兩件禮物,兩把短銃和四管千里鏡之後,克魯士開始訴苦。
原來,雖然大明為荷蘭人開了貿易通商的一小道門縫,雖然鄭芝龍在錢謙益的勸說後,不再假扮海盜,襲擊東印度公司的船隊,但荷蘭人的上岸,並不順利,不但民眾恐懼,躲避他們,地方官員更是一味的敲詐索賄,令荷蘭人苦不堪言,稍有不從,立刻就被地方官員找隙捉拿,即便是有朝廷的命令,也無濟於事。不同於後世,大明對外國人可是很剛的。
同時的,大明朝廷並沒有按照合同,支付租借三位戰艦的尾款,而是一直拖延,從今年又拖到明年了。
東印度公司有點承受不住,若非大明市場的巨大利益,他們肯定就甩手不幹了。
聽完克魯士的訴苦,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他告訴克魯士,大明地大物博,人口廣泛,是一個複雜的地方,有時候中央的權力,未必能全部下到地方,請東印度公司耐心,這些問題,未來都會一一解決。
沒有掩飾,朱慈烺直接把問題告知,因為他心裡清楚,這些理由,即便他不說,荷蘭人也應該瞭解的差不多了,掩飾遮擋,甚至失口否定,文過飾非,只會降低他的身份和格局,他沒有必要撒謊。大明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身為大明太子,他不會逃避推諉。
至於拖欠的租金,他向克魯士保證,明年四月之前,一定會補上。
得了朱慈烺的保證,克魯士這才放心和內閣輔臣那些雲山霧罩,令他摸不著頭腦、無法理解、不知道何去何從的臉面話相比,大明太子的話不但更有誠意,而且說到了實處,令他們對未來有了比較清晰的展望。
但朱慈烺隨後的話,卻又讓他緊張了起來。
雖然東印度公司照合同,將戰艦租借給了大明,但大明太子依然不滿,大明太子認為,東印度公司輸送糧食和種子的速度太慢,和他的期待差太遠,明年繼續加大力度。另外,東印度驅逐西班牙人,完全佔據大明的臺灣,對大明形成了侵犯,這一點,東印度公司必須瞭解,應立刻撤出臺灣,或者是等待大明朝廷的接收。
克魯士唯唯諾諾,對大明太子的要求,無法做出回應。
關於臺灣問題,第一次見面時,大明太子就向他提起過,這一點和大明官員完全不同,不說普通的官員,就是內閣輔臣,也沒有一人和他提起過臺灣,在大明官員的眼中,臺灣好像根本不存在,又或者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郊野島,根本不在他們的眼中。
但大明太子,卻對臺灣無比的重視。
這一點,令克魯士很是訝異。
“如果東印度公司不願意立刻撤出臺灣,那就要時刻準備,等待我大明朝廷的接收,這一點,希望明確你告訴東印度公司的總督。生意是生意,領土是領土,既然要和我大明做生意,就要尊重我大明的領土,不然,不但生意沒得談,雙方也難做朋友了!”朱慈烺聲音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