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楊爾銘和張縉彥(第1/3頁)
章節報錯
再者,京營就一定會支援他這個太子嗎?京營上下擁戴他,乃是因為他是太子,但如果他這個太子攻入皇宮,要挾崇禎帝,變成了亂臣,京營還會支援他嗎?朱慈烺想,大約只有王輔臣這樣沒有根基的人會支援他,京營第一將,閻應元估計就不會支援。因為這和閻應元心中的“大義”,也和太子一直在京營中訓導的“忠義”,完全不同。
還有,以崇禎帝的剛烈,豈會接受太上皇的安排?
也就是說,大明絲毫也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基礎和條件,崇禎帝在位十六年,雖然內外交困,災禍不斷,但卻沒有人能挑戰他的帝位。
退一萬步講,就算京營支援,依靠殘酷手段,壓制文官,穩定住了京師,但江南呢?江南計程車風和禮制可比北方強烈多了,朱慈烺敢玄武門,江南士紳就敢派兵勤王,營救崇禎帝,尤其南京還有一個兵部,還掌握相當的人馬,到時天下大亂,大明內部激戰,建虜和流賊趁勢再起,朱慈烺豈非成了歷史的第一罪人?他穿越以來的所有努力,豈非都變成了一場空。
因此,玄武門之變,斷斷不可行!
不論現在,還是將來。
蕭漢俊,太想當然了。
或者說,他想法太大膽了,幾乎超過了一個文臣應有的分寸,這樣大膽的想法,是永遠不可能在吳甡張家玉這些科榜進士的口中聽到的。
雖然蕭漢俊不是舉人進士,但畢竟是一個讀書人,他腦中何以有這麼大膽,但細想卻根本難以實施的策略,難道他不知道文官體系的頑固以及天下百姓,對子造父反的反對?
玄武門之變,並非是唐太宗的閃光點,而是他一聲的汙點,若非是有後來的雄才大略,貞觀之治,唐太宗必然和隋煬帝一樣,都是千古的惡名。朱慈烺雖然對崇禎帝可能的“壓制”,已經有所警惕和準備,但他卻絕不想透過玄武門之變這種激烈無比、有可能惹起天下動盪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意圖。
原因很簡單,他太子之位,穩如泰山,崇禎帝或會壓制他,但絕不會廢除他,他沒有當年李世民身處險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危急,因此也就不需要去承擔玄武門的巨大風險。
一旦失敗,他太子之位不但不保,而且還會身敗名裂,逆轉之志,也就無從談起了。
蕭漢俊太激進了。
朱慈烺久久沉思,不說話。
蕭漢俊臉上的紅潮正慢慢退去,眼中灼熱燃燒的火焰,也漸漸熄滅,從太子殿下冷靜不回應的氣氛中,他意識到,太子殿下對他的提議,是不支援的……
“起來吧,此事再議。”朱慈烺緩緩道。
蕭漢俊慢慢起身,臉色恢復了平常的冷靜和不羈。
……
蕭漢俊之後,朱慈烺又見了一個人。
火器廠主管太監劉若愚。
如果說,蕭漢俊的軍情司負責外,那麼,劉若愚就是負責內,內廷有什麼訊息和動靜,都由劉若愚負責。
劉若愚四十年的老監,在宮中人脈廣泛,有他傳遞訊息,朱慈烺可以知道一些蕭漢俊探查不到的訊息。
“張縉彥……”
聽完李若愚所說,朱慈烺臉色異常冰冷。
……
——首發起點,最近訂閱下降的厲害,不得不重啟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重新整理,如果是半夜,請凌晨重新整理,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